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强调蓝领教育折射大学的迷茫

(2006-10-18 11:59:56)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表示,现在我们社会的人才观有偏激之处。他强调大学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包括高素质的工人、厨师、飞机驾驶员等高技能人才。(《人民日报》2006年10月18日)


17日,媒体上有则报道,介绍了外语、法律、经济管理、计算机、电子商务等热门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很低。几年前还炙手可热、风光得不得了的这些专业,转眼间就成了明日黄花。许多专业尴尬的就业率,迫使许多大学的校长,反思目前高校的专业结构,进而怀疑现行的大学办学理念,也就非常自然了。不在其位,可以不谋其政。坐在大学校长的位置上,不替学生的前途多作考虑,那才是不合格的。朱校长批评现代社会的人才观存在偏激之处,可谓切中要害。不过,他鼓吹大学多培养蓝领的观点,我不敢苟同。


大学的定位,是职业技术学院,还是科学研究和教学机构,这些年存在争议。这个话题,曾被当作博士生英语写作的试题。由此可见,学界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程度。


培养高素质的工人,不要说一般的高校有困难,即便是科技院校,同样也有难处。朱校长举的两个例子,厨师和飞机驾驶员,也许是两个特殊的例子。培养高级厨师,即便高校不开设烹饪专业,社会上的职业培训班,照样能向社会输送大批的厨师人才;而飞机驾驶员,除了北航等航空院校,恐怕堂堂的中国科技大学,也难以做到,否则,中国的大学岂不早就招生了?汽车驾驶员,社会上的驾校比比皆是,用不着高校操心,开车的人一两个月就掌握了驾驶技术。真要高校办学,至少来个三年制的大专班,不把那些学员给耽误了才怪呢。即便等到私人飞机普及得如今天的轿车了,社会上会有专门机构迎合市场需求的。新东方的成功,固然是大学英语教育失败的产物,但从另一方面说,社会培训机构完全可以承担一定的教育任务。换句话说,大学不可能什么专业都开办,什么培训都搞。不然的话,连打烧饼的,是不是也得拥有一张大学本科文凭,甚至更高的学历?


大学仍然是一种基础教育,只不过是它是中学教育的延伸罢了。大学的职责,在于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她没有能力、也没有可能完全迎合市场。否则,大学只能变得急功近利。事实上,任何学校教育都不可能跟得上市场的具体需求。如果把大学办成职业技术学校,大学只能是死路一条,学术研究势必淹没在世俗的尘嚣之中。职业技术培养,可以在大学毕业之后,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进行,可以由政府承办,也可以鼓励民间力量承办。


强调大学置办蓝领教育,表明时下的一些大学管理者,至今还处于一种迷茫和困惑之中,看不清大学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如此迷茫,如果是学子,或者少数教师,还不可怕,如果是大学的“向导”们这样不知贵干,实在是非常危险的。


大学不是职业技术培训机构,请朱校长明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