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官方确定得了中国的“圣诞日”?

(2006-09-29 11:27:25)

 28日是孔子诞辰2557周年纪念日,中国人民大学第三届“孔子文化月”也在京拉开帷幕。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王财贵和人大哲学院副院长彭永捷一起发出倡议,建议将9月28日定为中国的“圣诞日”,建议大家在这一天互相祝贺。(《新京报》2006年9月29日)


尽管我喜欢孔子,尽管此前知道孔子的诞辰日通常认为在9月28日,但是,真到了这天,还是没能记住。作为“粮店”的儒家学说,也许天天需要享受,就像吃饭的时候没必要追问我今天进餐的粮食产于何地、何时一样,尊重传统文化、倡导儒学,大约也不必非要给孔子“过生日”吧?说实在,并非所有的人都对自己的生日感兴趣,何况是一个不是传统节日的孔子的诞辰日呢?这怪不得当代人,是没有这个习惯罢了。


然而,有人盯的不是如何振兴儒家文化,反而喜欢拿孔子的诞辰日做文章。教师节前,呼吁将教师节改期到孔子诞辰日者有之;可笑的是,这些“节日愚公”们“搬”不走教师节,便开始准备给孔子诞辰日另行树立新的节日。在这些人看来,尊重儒家文化,单单在9月28日这个后人推算出来的孔子生日这天庆祝一下,还不过瘾,想给中国设立“圣诞节”。


在一个“和国际接轨”过度时髦的时代,凡是国外有的,我们没有,总觉得跟自己落后许多似的。西方有情人节,咱们没有,怎么办?把“七夕”改称中国的情人节。其实,稍有常识的人都清楚,七夕和情人节,根本不是一码事。同样,西方有圣诞节,其隆重程度,和中国的春节相仿。圣诞是西方的传统文化节日,我们的个别学者建议设立“中国圣诞节”,仿照西方圣诞的做法,将孔子这个圣人的生日当作“中国圣诞节”。


我觉得,如此亦步亦趋的模仿、跟风,是典型的文化自卑的表现。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弘扬各自的优秀文化,借鉴。汲取其他民族的文化,为己所用,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假如看到别人有个节日,自己心里就不舒服,总想克隆一个类似的东西。这下,全世界也许真的热闹了,每隔一天,就有一个“圣诞节”、“情人节”,以后,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可能为造假的节日太多所累,说不定还得冠以“正宗圣诞节”、“真正情人节”之类的招牌。那样,“文化东施”们是在污染全球的优秀文化节日,而不是发展文化。


再者说,“中国圣诞日”降世的最大困难是,“中国圣诞节”的有无,谁说了算。任何一个传统文化节日,都不是靠皇家圣旨强行推行的,而是民间自发的。“中国圣诞日”,既不是几个学者在会议室拍板了的,也不是政府下令能够强迫全国人民必须过的。政府的权力,顶多是放假一天。问题是,放假和过节没有必然的联系。


孩子们喜欢过节,天性使之然;成年人过节,传统使之然;专家、学者们制造新节日,什么使之然?历史使命、民意,还是别的什么,我不清楚。希望有人给我答案以解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