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而引人注目的山东,开始将GDP增幅降低作为宏观调控的积极成果。省政府相关负责人此前透露,山东无意刻意追求经济发展高速度,今年山东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调整经济结构、节能降耗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9月26日)
这两年,山东的GDP增幅,不断成为有全国影响的经济新闻。谈论该省降低GDP增幅的增侧,有必要回顾一下和其GDP快速增长有关的新闻。
今年前5个月,山东工业利润迅猛增长,接近广东、江苏两省的总和。(《第一财经日报》7月12日)上半年,山东GDP首次超过万亿元大关,10206.4亿元。此前,已有3个地级市公布了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数据,GDP同比增幅都在17%以上。(《第一财经日报》7月25日)
当时,舆论对山东GDP超速增长的新闻,质疑颇多。不过两个月的工夫,还是《第一财经日报》,还是同一个记者李攻,报道的还是山东的GDP新闻,性质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GDP不再是山东高层引以自豪的东西,谋求降低GDP增幅,被说成是“宏观调控的积极成果”。增幅攀升是政绩,增幅降低同样是“政绩”,难怪有人不无讽刺地说:“山东人真了不起,想升就升,想降就降,想忽悠就忽悠。”“上半年GDP增,下半年就降,这是小孩过家家啊?!”“山东干部的嘴,就是个万花筒,要什么,就有什么。”
有人说,数学是真正的美学,洁净精微,令人赞叹不已。数字本该是最精确的,然而,许多地方公布的GDP数字,像气球似的,越吹越大,大到让人不敢相信的地步。究竟是公布数字有假,还是老百姓看走眼了?数字本身不可能造假,除非有人故意虚报数字。一位网友提供的答案是:“山东乃至全国的老百姓所以不服气,就是因为他们太穷了!”
GDP的增幅和减幅,能不能计划?如果可以的话,是不是一计划就灵验?对此,我颇有怀疑。承认这一点,等于中国随时可以跨入发达国家行列,贫困地区脱贫完全能够运筹帷幄,几个人“计划”一下GDP增幅,就搞定了。我个人觉得,GDP是增还是降,不可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否则,GDP显然就是地道的“气球”,靠吹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大小。
然而,不可能的事情,有些时候却不是不可能出现。请注意,这不是奇迹,而是人为操纵、策划的结果。据说,一些企业,负责统计上报的人就在总经理办公室坐班,随时跟老总沟通,基本都是老总一拍脑袋,后面的工作就是这个统计人员的了。“有的地方官员要多少(GDP)下面可以给他报多少。”如果这些信息属实的话,GDP不是某些官员手里握的“气球”又是什么?“GDP气球”的可信度有多高,只有吹气球的人最清楚。今人只能困惑、怀疑,后人呢,莫非让他们考咱们的“古”来揭穿其先人的短不成?
GDP不是礼物,不是政绩,而是客观事实的反映。现在,有些官员觉得“低了拿不出手呀”,是对历史的犯罪。“GDP气球”,该禁止“上市”炫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