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按职位给予信用额度=官本位?

(2006-09-19 11:59:01)

日前,中国银行推出了个人信用循环贷款业务,其山东、河北等部分分行“下文”规定:级别相当于副处级(含)以上的人员,最高可循环信用贷款30万元;科级则可贷20万元;级别与一般公务员相当的人,则能贷10万元。(《新闻晨报》2006年9月19日)


中行的这项业务,被指存在“官本位”之嫌。这样的指责,乍一看,确实如此。撇开别的因素不说,单看中行锁定的三类目标客户,主要是按职业、职位确定的。副处级、科级、副科级三个颇有标记的称谓,这个规定,自然而然会让人和“官本位”相提并论。不过,只要认真阅读“个人信用循环贷款业务”,就会发现,虽然职位高低放在了非常耀眼的地方,但落脚点却不是职位,而是其家庭年收入。这是判断此项业务是不是“官本位”的核心所在。


所谓官本位,指称的是权力崇拜,主要就人们的观念和行为而言。银行作为金融企业,追求的是商业利润。商业银行发放贷款,除非政策性贷款,其余都是以营利为目的。不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发放贷款,银行首先考虑的是能否如期收回本金和利息。亏本买卖,不符合商业法则。这一点,对金融企业同样适用。中国银行的部分省级分行,在针对个人贷款方面,优先选择有一定社会职位的人开展业务,究竟该如何定性,不该纯粹用政治的眼光来打量他们,因为教师、医生、烟草、能源、邮电等行业的从业者,未必都是官员。以学校为例,大学教授、副教授、讲师,还有中小学教师,这些人显然不是官员,中行将他们列入这项业务的名单之中,你能说这是银行的“官本位”观念使之然吗?


“嫌贫爱富”,是银行的天性。至于说会不会因为见到官员,银行便要折腰,则另当别论。至少,现在,银行不可能为某个单位(非政府机关)的副科级、科级、副处级干部,不论其有无还贷能力,为媚官而媚官,只管先无条件放贷。事实上,哪家银行的决策者也不会如此弱智。就中行而言,个人信用循环贷款业务,在符合职位的前提下,每个“官”的年家庭收入,才是最关键的。他们将这些人称作“优质客户”,是就这些人的经济状况、还贷能力而言的。不然的话,这些所谓的“官”,当被列入“特殊客户”——不问偿还贷款能力,只看官阶高低。谁这样理解,谁就错了。不信,随便找政府部门的一个科级干部到中行试试,能不能贷出20万元?同样道理,“认钱不认官”的银行,对那些没有列入上述目标客户的群体,只要确实具备偿还能力,照样可以发放贷款。


银行寻找其目标客户,挑选优质客户,外界有不同的声音,不值得奇怪;奇怪的是,作为媒体的报道,不该以媒体的观点,给银行扣帽子。如果媒体开展金融业务,在放贷方面,可能坚持绝对的人人平等、一视同仁吗?那样,首先倒闭的是放贷的银行。人与人的平等,具有相对性。绝对化的理解,无异过于理想化和片面化了,这才是值得反思的。


中行按职位给予信用额度的规定,不等于“官本位”,是真正的经济行为,因为他们真正盯住的是职业、职位者背后相对稳定、可观的年家庭收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