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训,居安思危。在“反恐”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之后,重温古人的这句话,更有现实意义。至于如何“反恐”,迄今没有固定的模式。国家间遭受恐怖分子袭击的程度不一样,反恐方面的戒备等级相差也很大。美国在应对恐怖分子方面,差不多武装到牙齿了,连城市街头的公厕也普遍“防爆”了。中国的公厕,有这么危险吗?用得着防爆吗?
壁厚30公分,普通炸药如在里面爆炸不会威胁外物的安全,成本加运费及安装费要90多万。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广场引进了防爆公厕。国内著名刑侦专家称北京市内几乎没有出现过恶意爆炸性事件,引进此类厕所毫无意义。(《华夏时报》2006年9月5日)
90多万元一座公厕,如此造价,财大气粗的美国,也许承受得了。不是美国人炫耀财富,他们上马防爆公厕,无非是恐怖分子无孔不入,弄得美国许多公民草木皆兵。中国的城市,安全指数虽然不敢说世界最高,起码爆炸等恶性案件发生的概率,目前还非常低。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必要兴建防爆公厕,本身就值得商榷。何况,一座城市,如果真的为了预防针对公厕的暴力袭击,必须统一将现有公厕改造或更换成防爆公厕,才能具有实际意义。报纸上提供的信息,似乎北京才有这么一座防爆公厕。偌大的一个北京市,仅有一个这样的公厕,对防爆,究竟有多大帮助?
据说,这只是在中关村做的一个“示范”而已。原来,嗤巨资兴建这么一座“防爆公厕”,目的在于做个示范。我想追问的是,防爆公厕到底想“示范”哪些东西?是示范其防爆功能举世无双?可能性不大。中关村又不是电影拍摄基地,在这里安装一座防爆公厕,专供拍摄电影之时,一炸了之。让不法分子来“帮忙”示范,看看防爆公厕到底是名副其实还是名不副实,似乎也不大现实,如果不是和这座防爆公厕有着深仇大恨,谁没事愿意去冒着蹲监狱的危险,去检验防爆公厕的防爆功效?示范给消费者,每次一元钱的门票,外加灵敏的报警设置,方便不成,招惹出点麻烦,你说图个啥?如此说来,“防爆公厕”所能“示范”的,除了当作一件供观赏的建筑物外,很难再有更多的示范作用。
可见,北京市引进“防爆公厕”,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如果这个公厕是商家投资的,倒也罢了;如果是市政购买的,北京的纳税人心疼不心疼,只有北京市民自己清楚。我个人的观点,在现阶段,盲目效仿西方国家,引进“防爆公厕”之类的公益设施,纯属烧包。人家是用来对付恐怖活动、保护市民安全的,哪怕再花钱,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促使政府投这笔资,因为值得。北京呢,虽然是中国的首都,安全问题至关重要,但是,不切实际引进这类“防爆公厕”,难免有些滑天下之大稽,劳民不敢说,伤财是肯定的。
《庄子"田子方》中“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这段话,留下个“亦步亦趋”的笑话。北京市的这座“防爆公厕”,不知道是不是在亦步亦趋学西方?防爆公厕的示范意义,也许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