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新闻从业者戴上心灵的“紧箍咒”

(2006-06-19 18:39:28)
给新闻从业者戴上心灵的“紧箍咒”
□王欢妮
新闻腐败现象由来已久,虽然我们不能危言耸听地说,新闻腐败已经到了不可遏制的地步,但是,严峻的现实确实活生生地摆在我们眼前:某些新闻从业者利用职务之便大搞有偿新闻,或是向采访对象索要钱物,或是与广告商勾结,以广告当新闻……然而,更令人愤慨的是新闻从业者上演的“有偿不新闻”的丑剧,某些记者进行揭露报道时,因收受贿赂,而施瞒天过海之术,蒙蔽了广大受众。虽然扮演这些丑剧的主角都“岁岁年年人不同”,但是,它们的本质却是“年年岁岁花相似”。
虽说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可是对于这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问题的重现,大多数人不会持惊喜的态度。然而,为什么这些周而复始的新闻腐败问题,就没有把我们的脑袋敲醒呢?可能有人会说,我国新闻无法,如何把实施新闻腐败者绳之于法。我国没有颁布《新闻法》是事实,不是让某些心术不正的新闻从业者钻空子的借口。就像唐僧一样,他没办法惩治孙悟空,可是他可以用“紧箍咒”来约束孙悟空。同样,在新闻界,要制约新闻腐败现象,也可以给新闻从业者戴上“紧箍咒”,即对从业者进行新闻伦理教育,也可称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
由于新闻伦理或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媒体及新闻从业者出于自律的需求,而制定的成文或不成文规范。它是非官方、非法律性质、无强迫性、无处罚条款的行为准则。由于它不具有强制的作用,因此,只有让这些规范深入人心,才能发挥它自律的作用。这样,在准新闻从业者跨进新闻界的大门之前,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1996年,美国的《自由论坛》杂志进行的一项调查,得出的其中一个结论就是,40%的人赞同把新闻伦理教育作为未来新闻教学的重点课程。可见,进行新闻伦理教育也是现实的选择。提前给这些未来的新闻人戴上“紧箍咒”,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是非对错的标准,让他们明白,一旦违反了这些准则,也就是违反了自己做人做事的准则,自己心灵的契约,尽管没有任何有形的制裁,但他们将要承受的是比孙悟空所承受的肉体之痛更甚的心灵之痛。
把新闻伦理的“紧箍咒”给新闻从业者戴上去之后,能不能像约束孙悟空一样,有效的约束新闻从业者,关键是到底由谁来给新闻从业者默念这个咒语。从新闻从业者的工作对内面对的是媒介这个组织,对外面对的是社会大众。因此,媒介组织的领导首先有权利对本组织的成员进行约束,如果发现有人有从事新闻腐败活动的苗头,就应该及时以职业道德对其警醒,如果新闻腐败活动已经产生恶劣的影响,更应该在组织内部进行公开通报并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严惩当事者,警示其他人。此外,由于社会大众是媒介的衣食父母,公众控制可以被认为是比较积极有效的一种制衡方式,因此,把念“紧箍咒”的权利交给公众也未尝不可了。俗话说的好,众口铄金。公众可以通过不同方法,对这些新闻从业者进行讨伐。比如,公众也可以通过投书、电话表示他们的意见与不满;公众可以组成社会评议团体,对媒介不当行为进行道德制裁;公众也可以联合媒介工作者(以个人身份参与)发表批评文章,对这些新闻从业者的行为深入探讨。
当硬性的法律缺席的时候,以新闻伦理、新闻职业道德对从业者进行心灵上的软性约束,这未尝不是对新闻腐败行为的另一种预防和制裁的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