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励志演讲”想到了《大长今》
□刘海明
“清华大学高考状元励志演讲团”在全国各地中学的巡回“公益演讲”已达四百多场。调查证实,清华大学并不存在“高考状元励志演讲团”,该演讲团两名主讲人并非“高考状元”,们所销售的“励志图书”则是非法出版物。(《京华时报》2006年1月15日)
给中学生鼓劲的“励志演讲团”,身份居然有假,应该是2006年初的又一大笑话。清华这块“金字招牌”,到哪所中学都有难以抵抗的诱惑力。所以,没必要责怪上当受骗的学校和学生们。备战高考,取经来来不及,有人主动“送经上门”,哪个敢轻易质疑?
不过,从“励志演讲团”事件中,禁不住让人想起了《大长今》。尽管没有核对准确的时间,想必“清华大学高考状元励志演讲团”云游四方,借励志演讲之名,推销非法“励志图书”之时,和韩国剧《大长今》热播的时间,基本上出于一个时间段。其共同点是,都在张扬“励志教育”,不同的是,咱们这个名不副实的清华“励志演讲团”,“励志”的目的是兜售图书,最终弄得声名狼藉;《大长今》也在励志,旨在教育观众从长今励志的过程中,有所感悟。相比之下,同样是励志,清华弟子的“励志演讲团”和韩国的电视剧《大长今》,孰长孰短,不言自明。
由此不能不让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现今社会,究竟该进行怎样的励志教育。姑且不说清华学子组建的这个“高考状元励志讲演团”身份有假,即便主讲人郑山林和暴强真的是当年清华的高考状元,即便他们出版的“励志图书”有正规的书号,其“励志”便值得肯定吗?从“励志演讲”到“励志图书”,宣扬的道理惊人一致:高考成功,便是励志最好的写照。我从来不否认高考成功是走向成功的主要途径,问题是,学习方面的刻苦努力,以及高考(包括考研、考博)成功,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励志目的,真不好轻易断言。高考励志的可怕之处在于,其价值取向经不起时间的推敲,因为这未免太过于暂时的功利性了。只要看看有多少高考成功的学生,到高校后意志消沉到什么程度,就知道“高考励志”的价值取向不可取。甚至说,这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封建科举观的变种。这种赤裸裸的考试励志观,害人匪浅,该扔到历史垃圾箱了。
《大长今》的励志,从形式到内容,比“清华大学高考状元励志演讲团”高明多了。《大长今》的作者和编导,没有煽动性的励志方面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搭配销售和《大长今》有关的“励志产品”,但是,《大长今》的原著照样卖得火爆。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人们从电视剧《大长今》中感受到的是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样是“励志教育”,收效不一样是笃定的,倘若一样,反而不正常了。
任何教育,从本质上都是一种艺术。“励志演讲”的主讲人身份固然需要真实,但励志的目的和方式远比身份本身更重要。您说呢?
□刘海明
“清华大学高考状元励志演讲团”在全国各地中学的巡回“公益演讲”已达四百多场。调查证实,清华大学并不存在“高考状元励志演讲团”,该演讲团两名主讲人并非“高考状元”,们所销售的“励志图书”则是非法出版物。(《京华时报》2006年1月15日)
给中学生鼓劲的“励志演讲团”,身份居然有假,应该是2006年初的又一大笑话。清华这块“金字招牌”,到哪所中学都有难以抵抗的诱惑力。所以,没必要责怪上当受骗的学校和学生们。备战高考,取经来来不及,有人主动“送经上门”,哪个敢轻易质疑?
不过,从“励志演讲团”事件中,禁不住让人想起了《大长今》。尽管没有核对准确的时间,想必“清华大学高考状元励志演讲团”云游四方,借励志演讲之名,推销非法“励志图书”之时,和韩国剧《大长今》热播的时间,基本上出于一个时间段。其共同点是,都在张扬“励志教育”,不同的是,咱们这个名不副实的清华“励志演讲团”,“励志”的目的是兜售图书,最终弄得声名狼藉;《大长今》也在励志,旨在教育观众从长今励志的过程中,有所感悟。相比之下,同样是励志,清华弟子的“励志演讲团”和韩国的电视剧《大长今》,孰长孰短,不言自明。
由此不能不让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现今社会,究竟该进行怎样的励志教育。姑且不说清华学子组建的这个“高考状元励志讲演团”身份有假,即便主讲人郑山林和暴强真的是当年清华的高考状元,即便他们出版的“励志图书”有正规的书号,其“励志”便值得肯定吗?从“励志演讲”到“励志图书”,宣扬的道理惊人一致:高考成功,便是励志最好的写照。我从来不否认高考成功是走向成功的主要途径,问题是,学习方面的刻苦努力,以及高考(包括考研、考博)成功,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励志目的,真不好轻易断言。高考励志的可怕之处在于,其价值取向经不起时间的推敲,因为这未免太过于暂时的功利性了。只要看看有多少高考成功的学生,到高校后意志消沉到什么程度,就知道“高考励志”的价值取向不可取。甚至说,这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封建科举观的变种。这种赤裸裸的考试励志观,害人匪浅,该扔到历史垃圾箱了。
《大长今》的励志,从形式到内容,比“清华大学高考状元励志演讲团”高明多了。《大长今》的作者和编导,没有煽动性的励志方面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搭配销售和《大长今》有关的“励志产品”,但是,《大长今》的原著照样卖得火爆。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人们从电视剧《大长今》中感受到的是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样是“励志教育”,收效不一样是笃定的,倘若一样,反而不正常了。
任何教育,从本质上都是一种艺术。“励志演讲”的主讲人身份固然需要真实,但励志的目的和方式远比身份本身更重要。您说呢?
前一篇:天价年夜饭忽悠了谁
后一篇:如何对待“疑似黄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