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有资格登诺亚方舟吗?(诺亚方舟之八)

(2007-03-03 08:36:49)
你有资格登诺亚方舟吗?(诺亚方舟之八)你有资格登诺亚方舟吗?(诺亚方舟之八)你有资格登诺亚方舟吗?(诺亚方舟之八)你有资格登诺亚方舟吗?(诺亚方舟之八)你有资格登诺亚方舟吗?(诺亚方舟之八)你有资格登诺亚方舟吗?(诺亚方舟之八)你有资格登诺亚方舟吗?(诺亚方舟之八)你有资格登诺亚方舟吗?(诺亚方舟之八)
27/02晴、大风
    一夜大风,睡袋冷冰冰、难眠。
    晨按预定时间04点起床,没有胃口,喝了杯热茶、一块甜点。
    05:30出发时间,帐篷外呼啸,风力在5级,4200米如此,顶峰呢?窝在帐篷里等待。
    出发推迟两个小时,土中队员大都穿上羽绒衣,强风很容易失温。2月份攀登,之寒冷思想准备不足。侧逆风行走陡坡,岩雪混合,风卷起雪雾,雪粒打到脸颊生疼。风强烈时不得不停下以防刮倒滚下山体。这么大的风,还继续攻顶吗?心理犯嘀咕,双腿仍在机械往IN前迈步。
    阿拉山峰位于阿拉斯河旁的平原上,耸峙丘陵起伏的荒野,当地人称之为“苦难的山”。阿拉山有两个山峰:大阿拉山海拔5137公尺,是土耳其的最高峰,小阿拉山海拔3896公尺,两峰相隔11公里,由一道山脊连接,由多层火山灰和熔岩堆成,山侧满布小山锥和狭长裂缝,属典型火山地貌特征。
    由于阿拉山雪崩、浓雾、火山石滚落、天气骤变等,直到1829年才由37岁的德国人攀登峰顶。英国人于1876年登上山峰。
   然而吸引外界的却是源自圣经里诺亚方舟停泊阿拉山的神话。
   在圣经时代之前已居于小亚细亚的亚美尼亚人与波斯人,就有传说“苦难的山”就是方舟停泊之地。亚美尼亚人认为他们是大洪水后最早居于地球上的种族,而波斯人则称阿拉山周围的地方为“人类摇篮”。
    对于我来说,“诺亚方舟搁浅地”之说是否真实并不重要,当它是个人类遭遇洪水灾难如何摆脱困境的故事已经足够。记得,2005年在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看到潘教授的学生画得一幅壁画,上面显示,人类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大洪水,只有做好准备得人才有资格登上新得诺亚方舟。壁画得含义很清楚:现代高科技带来得高消费也带来了环境破坏、生物锐减的恶果,如果人类不检点克制自己
将面临自我毁灭的境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诺亚方舟故事的启示就很有现实意义。
    前面大雪坡,套上冰爪、换上冰镐,系安全带继续攀登,合作的土耳其有三位队员陆续放弃攻顶,还有三位显出实力,前面继续开路。大冰坡横在眼前,开路的土方队员已修好安全绳,套上铁索,喀喳喀喳,冰爪踩着光冰通过200米垂直高度的冰壁。
    过了冰壁,翻过一道冰坎,上到冰川的广部,左右两座雪峰,显然高峰在右侧,整座峰的冰坡闪闪发着寒光。一个小红点在往顶峰上移动,土方的先锋已经快登顶了。此时才感到:今天一定要登顶!
   领队和两外土方两名队员举起了手中的冰镐不动,中方也举着冰镐风中站立着,十几年前,领队的一位朋友就在此处的冰坡滑坠遇难。
   踩着冰面,一步一步向顶峰移动。
   接近顶峰脚下变成坚实的硬雪。
   顶峰是个雪檐,竖着一根手杖型的钢管,一个彩布条迅速摆动着。
   两名先期抵达的土方队员做出要把我架起来的动作,起初以为是开玩笑,很快明白,风太大,单独站在最高处会被刮走。被两名队员夹在中间,互相依托,站到了大拉山顶峰。下到雪檐背风处,缓坡,风小了许多。三名土方队员。三名中方队员抵达顶峰。土方领队掏出一幅宣传救援组织的宣传招贴画,我掏出DEEP俱乐部旗帜,阿钟掏出香港特别行政区旗,兴奋的时刻。不顾手冷,脱下鸭绒手套,喀喳喀嚓按D-2X快门。D-2X的电池耐低温再次经受了考验(理光机不行了、阿钟的佳能机也不行了)。
    互相握手、拥抱、微笑、喜悦的表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