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绕着良渚文化村项目范围兜了一圈,没做更多时间逗留,甚憾!
返回市区,湖畔同W书记午餐。之前,海光介绍,W是位强势书记、有魄力,不追求表面工程。举例杭州“背街小巷改造工程”,改造了700多条背街小巷,使许多原居民居住的恶劣环境得到改造:铺路、通水、通电,并根据历史风貌,修饰外立面和立体景观,不仅保留了城市的记忆,还使老百姓得到实质性的生活居住环境改善。要知道,这些投入和花费的心血,不留心的游览者是很难感觉到的,在流行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的风气下,为官者如此关心老百姓工程很难得……这番话令老王心生敬佩!
× × ×
晚餐前有半天空闲。
“去看看胡雪岩故居?”海波建议。
这家伙,怎么知道老王的心思?
城东南角元宝街、高达
10米多的白色高墙。
踏着青石板,走进宅邸,亦走进了一段既熟悉又陌生的历史。
轿厅,门阔五开间,高大空敞、华贵气派。轿厅门楣,高悬金字大匾:“经商有道”,“承天恩赐”,“奉扬仁风”,“乐助好施”。
过了轿厅,穿明廊暗弄,庭院天井,彷佛置身于一个大迷宫,不辨西北南东,只有听凭讲解员指引。
清同治十一年,胡雪岩的资产已达2000万银两以上,田地万亩。他耗巨资,占地10.8亩,开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安居工程。《清代七百名人传·胡光墉传》记载:胡雪岩修建“第宅园囿,所置松石花木,备极奇珍。姬妾成群,筑十三楼以贮之。”还有史料说他“大起园林,纵情声色,起居豪奢,过于王侯,骄奢淫逸,大改本性。” 生于清道光三年的胡雪岩,“家素贫,年弱冠,入钱肆习贾事,以诚谨闻。”在钱庄当学徒出身,办事勤快,能言善道。后经营生丝、茶叶、开办典当铺,开设阜康钱庄,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人情通达,眼光敏锐,手腕圆活,富有人情味和豪侠气。
当时丝茶贸易为洋商所操纵,中国商人受排挤,而蚕农受到严重的伤害。胡雪岩有感于此,便出资2000万两银四处收购生丝。最后竞争失败,胡雪岩损失利银1000万两,折本银800万两。光绪九年,胡雪岩因经营失败,钱庄倒闭,家资罄尽,负债累累,被革去道员职衔。之后一年多,便忧愤而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