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vankeweekly.com/images/wangshi/445/IMG_0000.jpg
http://www.vankeweekly.com/images/wangshi/445/IMG_0002.jpg
http://www.vankeweekly.com/images/wangshi/445/IMG_0003.jpg
http://www.vankeweekly.com/images/wangshi/445/IMG_0004.jpg
http://www.vankeweekly.com/images/wangshi/445/IMG_0005.jpg
http://www.vankeweekly.com/images/wangshi/445/IMG_0006.jpg
http://www.vankeweekly.com/images/wangshi/445/IMG_0007.jpg
下撤。
李星、庆治仍走在前头;吴丁不适应下山坡路,行走速度减慢下来;宋林却速度快了起来,第一次“超车”,满脸汗水却呈现兴奋状;若雄出现高山反应、头疼第一次表现出痛苦状,行走也慢了下来。
山路崎岖狭窄,宽度仅够两人交汇侧身,脚下峭壁,不慎踩空将跌落深渊。
抵大爷海,云雾弥漫,寻找手机信号不获。
报话机联络,后尾的冯仑、G刚过了三爷海,相差
3公里的距离,“两位老总想就地小酣,经劝导已经上路。”
这是一支什么样的登山队伍?
曹俊教练,曾一起徒步南北极、攀登欧洲额尔布鲁斯峰、大洋洲科休斯科峰;
冯仑,2002年登非洲乞利马扎罗峰,具有攀登海拔4000米以上高峰的经验,2003年登5300米哈巴雪山,2004年登顶海拔3800米富士山,别看落在后面,却不放弃;
李星,2002年登非洲乞利马扎罗峰,2005年登西藏启孜峰,经常攀登四川3300米西岭雪山,只是缺少更高山峰的攀登冲动;
王若雄,喜欢登山,去过珠峰大本营,发起组织了青岛登山协会,没有高海拔登山经历;
宋林,近1米90的个头,大学时代活跃的篮球队员,体重与事业与日俱增,在老王劝导下曾两次深圳登山,体会到登山的痛苦和快乐并存的滋味;
周庆治,言从未登过山,一路却表现的轻松走在前头。白面书生真看不出来;
吴丁,喜欢打高尔夫,中途休息时还在挥杆动作,也是第一次登山,节奏把握的较好;
G,103公斤体重,被激将临时加入队伍,虽然一直殿底却表现顽强、乐天,全队开心果。这是一支由企业家组成的队伍,确切说,是中国大陆迅速成长的企业管理者组成的登山队伍。“不断向上”不仅是登山者的目标,也是迅速增长企业的目标,两者在这里巧合。我很欣赏一位登山者的这段话:“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是看你是否成功登上了顶峰,而是看你的登山风格。”积极向上不仅是一种行动的目标,也是高尚的。在流行仇富心态的当今,老王要说:创造财富的企业家得到尊重是理所当然的!继续下山。俗语“上山容易下山难”的说法。所谓下山难有两层含义:登顶过程已经筋疲力尽,出问题大多发生在下山过程,再、下山速度快,膝盖、脚趾受重力冲击容易损伤。没有登山经验的庆治、吴丁脚步放慢了下来,李星张开双臂,做飞翔状,仍显轻松得样子。三天来,穿梭队伍前后的曹俊、老王,此时做了一段急行军拉练,最先抵缆车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