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食蚕蛹中毒现象虽不够广泛,但蚕蛹作为部分地区人们喜爱的美食之一,难免发生中毒问题,那么,什么原因引起的蚕蛹中毒呢?如何避免发生蚕蛹中毒呢?以下内容为您揭晓:
蚕在吐丝作茧过程中,受自然界一种多角体态的病毒感染后僵死,这种多角体态病毒对人体脑神经细胞有一定侵害作用,若吃了这种感染病毒僵死的蚕蛹,可发生中毒反应。
有些蚕蛹中有"微粒子"病,这是一种由蚕卵、蚕粪传播的变形虫病,这种蚕蛹也可使食用者产生中毒反应;蚕在变态过程及嫩蛹期被真菌寄生形成个别"毒蛹",含有大量毒素及代谢产物。人误食"毒蛹"后,会产生典型的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蚕蛹含一种亲神经毒素,食用后使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受累,也可能是蚕蛹作为一种异体蛋白质,使过敏体质者食后引起变态反应而致病。
经过查阅有关资料,并询问有关养蚕人员得知:在养蚕地区,时有食用有病的蚕蛹,导致中毒事件发生。主要症状为突发性头晕、恶心、呕吐、肢体震颤等,严重者伴有意识障碍、眼球水平震颤、运动性失语、共济失调、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体征。
预防中毒的的发生必须注意五不食用:
蚕蛹未经处理加工,不可食用,更不可直接凉拌、盐渍即食。
蚕蛹不新鲜,变色发黑,或呈粉红色;有麻味或麻辣感的不可食用。
蚕蛹发生异味、恶臭,不可食用。
蚕蛹放置过久,冷天超过1周,热天超过20~30 小时,即不可食用。
有鱼、虾等食物过敏史的人,不可食用。
前一篇:餐桌上的急救手册
后一篇:酒精“偷走”维生素B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