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档和田玉料造假升级  大师款玉器遭到大师否认

(2013-10-27 07:36:14)
标签:

财经

市场上很多普通玉石冒充高档和田玉,甚至一些所谓标着“大师款”首饰摆件是被冒名的——

  和田玉收藏 不要盲目“捡漏”

   本报记者 刘英潮

连日来,2013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珠宝首饰展览会人气十足。众多市民带着自家收藏的玉石请专业鉴定机构和玉雕大师们“鉴宝”。然而令人不乐观的是,其中很多玉石被发现了各种以次充好的现象,而一些普通人冒着“捡漏”心态搞收藏的心态也被权威专业人士“纠偏”。

  高档和田玉料造假升级

随着近年来,和田玉价格稳步上升,收藏人群不断扩大、收藏档次也在升级。昨日在现场,很多市民拿着所谓的和田玉“籽料”来鉴定。记者在现场看到,天津宝石检测中心使用了美国Nicolet iS5红外光谱仪。据专业人士介绍,通过该高级设备可以解决许多常规仪器很难解决甚至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可以对未抛光或亚光的和田玉及其相似的玉石品种进行准确的鉴定。从鉴定结果看,以往非常多的以用加颜料的玻璃原料制成的手工艺品,即业内所谓的“料器”造假手段已经罕见,代之的是对和田玉山料进行加工染色,冒充“籽料”。还有的是利用有些山料表面裂纹里的一些褐色、褐黄色的东西,做成“假皮子”。而在同等品质下,籽料的价格往往是山料的数倍至数十倍。还有一些“和田玉”是用白色岫玉抛光后冒充的,其价格更加低廉。

在玉雕大师展台,有几位市民拿着最近新收藏的“和田玉”向玉雕大师咨询加工玉雕的事宜。只看看了几眼,专家拒绝了“接活儿”,原因是:原料档次比较低,“料钱不值工钱”。据津派玉雕大师陈越介绍,根据2003年颁布的新国标,只要透闪石或阳起石达到一定比例,均可被称为和田玉。但是俄罗斯、韩国和我国青海也都出产软玉。一些收藏者过分追求和田玉的“白”,其实买到的是“俄料”和“韩料”。前者密度较低,后者颜色发死是一种呆滞的惨白。

(二)大师款玉器遭到大师否认

据玉石鉴定专业人士介绍,当前评价一块和田玉的品质,最重要还是看其质地和油性。表皮上的毛孔也是人们鉴别是否籽料的重要依据之一。人们也不要特别迷信产地,新疆以外地区出产的和田玉也有高质量的。但是所谓“一分价一分货”,人们千万不要抱着“捡漏”的心理去购买。

 对于刚刚涉足玉石收藏的普通人来说,业内人士认为,单纯“玩石头”的风险较大,好玉石加上好的雕工才能称为完美的作品,其保值升值有潜力。当然一些普通人盲目认同“大师款”的玉雕也是不足取的。据陈越大师介绍,他看到一些玉雕上有知名大师作品落款,但是多数仿造的。因为雕工非常粗糙,不具备其一贯的风格。例如有位出身天津的玉雕大师目前在上海发展,由于名气大,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仿造其落款的小件玉雕,而这些玉雕借大师的身价翻了数倍。而实际上,很多玉雕大师的作品是不落款的,因为工艺超群,他们更愿意以艺示人、而不是以名示人,毕竟冒名者太多。好的玉器纹饰章法有条不紊,细节细腻精美,工艺上讲究创新,赋予玉石“灵气”。作为收藏者首先要懂得欣赏,如果只抱着投机的态度入市,则很容易受到市场本身的惩罚。初级收藏者可以先从中低端市场入手,多学习多实践,不要总想“拾漏”捡便宜,而是逐渐走向玉器收藏的较高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