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者日志:用心发现线索 用情采访报道(走基层)

(2011-09-05 07:37:11)
标签:

杂谈

记者日志:用心发现线索 用情采访报道(走基层)
本报记者刘英潮
8月15日下午,报社召开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动员大会,我了解到这次“战役”的重要性,会后满脑子都是“基层、基层、基层”的词语。人民群众的生活本来就是新闻的来源,但是如何找到最具有代表性的独家新闻呢?脑子里的词语随即变成了“线索、线索、线索”,同时各种潜在的采访对象如放幻灯片般在脑海中转了一遭。老百姓安居乐业,社区生活不正在发生新变化吗,典型的小区应该是亮点。忽然想起,前一段父亲的“发小”张叔叔打电话和父亲聊天时说自己退休后搬到长华里后特别幸福。小区整洁漂亮,还有社区食堂、球场、国医堂等设施,周边的居民都特羡慕他们。我去实地用心感受一下。
8月16日上午十点,到长华里门口见到红光满面的张叔叔,我们一路热情地和小区里的业主和工作人员们打招呼。在各个工作岗位的走访中,我记录了物业的宋经理、食堂的邱师傅、居委会的社工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由于社区食堂是重点,我基本一直站在邱师傅旁边看他工作,他当时“一人多职”,兼任“清洁员”、“登记员”、“领餐员”和“发餐员”,忙得头上有了细密的汗珠,但他还很客气地对无瑕接待我的采访表示抱歉。看他走到83岁的李树英老人桌前为他倒调料,老人开心地举手答谢,我赶紧用镜头捕捉下这温馨的镜头。社区食堂里洋溢着幸福的氛围,令我替张叔叔他们感到高兴。我一定要用文字表达出这里的情感。下午,我又紧急采访了一些专业研究机构补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华苑长华里小区自改造以来,今年其二手住宅成交价和房屋租赁价均保持强劲的涨势,成为超过十年房龄的小区再展“青春活力”的范例之一。素材“有点有面”,开始写作!熬了一晚上,8月17日,稿件《住在长华里,舒服又开心!》见报了。
来不及休息,马上又要汇报下一个“走基层”选题了。保障性住房是群众关心的。通过房管局、物业协会、我联系到天房集团的副总打算到摇号的限价房现场报道,可是反馈结果是摇号大厅内部不方便接受采访,有的买房人认为这是“隐私”,不愿意记者出现在现场。我可不能放弃,赶紧调整采访地点,正好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在售楼处提供金融服务,我可到他们展台前采访。到现场我才知道这里提供天津市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贷款贴息服务,这个素材是“全国独家”啊!在基层的银行服务人员采访中,我还抓到了不少感人的素材。两篇“走基层”专栏稿件写下来,我感到很累很充实。“用心用情”再准备下一个题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