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节”月饼市场有点难
传统中秋节,民间对此还有一个称谓——月饼节。但是记者采访发现商家和普通百姓面对这个节日的主角也有了一些无奈的感受。
记者在多家知名糕点专卖店看到,许多手持月饼提货券的顾客在等待。一位刚领取月饼的中年女士告诉记者说,她拿的是168元的月饼券,但是那款指定的礼品月饼已经被领完了,店员给她拿了两三盒单价几十元的月饼来“拼券”,考虑到明天这张月饼券就作废了,自己只好接受这种做法了。也有的月饼“拼券”拼出了问题。一家专卖店里198元的礼品月饼断档了,商家昨日只得拿238元的一款月饼来应对持券的顾客,不料旁边的顾客提出异议:要求自己的月饼券也享受“升级”待遇。一些销售人员私下透露,近日有一些职业“黄牛”在店门口倒买月饼券,给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干扰。由于看到月饼即将撤柜了,“黄牛”就大量抛出手中的月饼券,因此商家也没料到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结果让许多领券的市民不理解。不过一位厂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月饼其实是四个月前就做好了的,市场上根本没有最近上市的月饼,集团客户是预定购买的主力,因此厂家不会根据散户要求增加供应量。而一些商家服务不周的问题已经开始增加。
(小标二)顾客:吃不了的月饼成家中负担
然而月饼有保质期,在问到“如何处理吃不了的月饼”时,记者听到了一些有意思的回答:“把月饼放冰箱冷冻”,“把月饼皮和馅分开,拿荤馅做菜”,“把月饼里的蛋黄先抠出当咸菜来吃掉,剩下的就算了”,“我想过捐给贫困家庭,但是也没有渠道,就给了楼下倒垃圾的大爷一盒”,“以前曾曝光过回收月饼馅的,怎么处置也不把月饼给黑心商家回收,要不自己可能也会买到黑心月饼”。由于大多数被访者选择“硬吃”,他们希望有人能给出招解决这一难题。
一年一次“全民”集体吃月饼,在网络上,月饼问题也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在网络转载的热点新闻排行中出现了一些月饼在保质期内变质发霉,以及月饼中有异物、未标注生产日期等报道。一些食品保健人士也撰文指出,月饼是一种含油、糖等成份较高的食品,一些特定人群如胆石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应谨慎食用;幼儿、老年人等因消化能力较弱,也不宜多食。
许多网民在网络上跟贴发表见解,比较集中的观点是“儿时很难抵御来自月饼的香甜美味,而目前被月饼所累”。还有的呼吁不要把中秋节过成“月饼节”,月饼原本仅是节日的点缀,如今仿佛成了中秋节的全部。人们更多地将月饼看成了一种礼品,将中秋视为一次编织和维护社会关系网的机会,巨大的包装浪费也是难以避免的,而过节吃这些礼品其实也不令人轻松。一些网民还表示支持赋予“中秋望月”新的时代内涵,让中秋节能完整体现华夏民族特有的“血亲团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宿愿,让中秋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不再过分商业化、庸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