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企业狂刮“机器人风暴”

(2014-09-04 15:46:42)
标签:

财经

美的

海尔

机器人

中国制造

最新消息,美的集团年底前累计使用机器人将达到800台。截止目前,美的集团已累计使用机器人500台,后期将以每年30%左右增幅增长,美的集团家用空调事业部副总裁李国林称,“预计2016年当年投入机器人费用超过3亿元。”

另据媒体报道,今年7月份发生的海尔“大裁员”风波与其大规模引入机器人有一定关系。资料显示,海尔早在1999年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于合资成立机器人技术开发公司,该公司成为国家“863”计划机器人产业化基地。

格力电器也有引入机器人的相关报道。

中国企业大规模引入机器人,较早见诸报端的是20117月郭台铭接受媒体采访,称未来3年内富士康将新增100万台机器人取代人工劳动力。郭称,“要在510年内看到首批完全自动化的工厂,并在数年内通过自动化消除简单重复性的工序”。

中国家电、数码制造领域大规模引入机器人行动引人关注。

多年来,中国企业竞争优势之一体现为劳动力廉价。但是,随着近年来工资标准不断提升,劳动力成本优势迅速弱化,“人口红利差不多已经吃完”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共识,企业竞争力受到影响,部分企业已经考虑迁往劳动力更便宜的越南、印度。

劳动力成本优势弱化,势必对劳动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但是在目前教育、培训体系下,产业工人素质不可能有明显提高。另一方面,中国制造要上新台阶,客观上需要标准化程度更高的生产方式出现,机器人无疑是最优选择。

中国最需要什么样的产业工人?当然是具有精益意识与技能的产业工人,直白地讲,中国需要德国、日本那样的工人。以中国目前产业工人素质看,80%以上达不到这一要求。有人说,同样一堆汽车部件,日本工人装配出来的车和中国工人装配出来的车,寿命相差5年以上,这就是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对产品的直接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制造”在世界的位置,实际上就是由中国产业工人在世界的位置。在中国培养出大批高素质产业工人之前,“中国制造”很难登顶世界之巅。

引进机器人的战略意义

机器人投入的特点是:一次投入大,使用效益高。

机器人对大规模工业制造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补充劳动力短缺。虽然总量上看中国并不缺少劳动力,但是缺少高素质劳动力的情况越来越明显。二是提高标准化生产能力。若将“中国制造”放在全球视野下观察,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标准化制造能力欠缺,而机器人是实现标准化生产的最佳方式。郭台铭称,未来在某些车间,机器人将扮演生产主角,“把单调重复的工作交给机器人,这是中国制造业向世界发出的一个信号。”

大规模制造特别强调生产的稳定性,与人相比,机器人是最稳定的生产方式。

机器人时代的到来,必将对中国制造产生巨大影响,有望从整体上改变中国制造生态,提升“中国制造”全球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

另一个重要影响是,对中国现有劳动力市场形成明显冲击,迫使从事简单、重复体力劳动的就业者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并设法提高自身素质,以便适应“机器人与人的竞争”。也许未来抢夺你饭碗的不再是你的工友,而是一台冷冰冰的机器人。

实际上,机器人威胁到的不仅仅是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就业者,还有可能是坐在办公室里的白领。美联社此前已经宣布,从今年7月份开始使用自动化技术报道公司业绩,美联社执行主编费雷拉在其官博上发文称,每个季度的业绩期都要安排大量的记者和资源去报道,公司从7月开始采用新闻写作软件,自动报道公司业绩,以减少记者工作量。

这是意味着,机器人未来威胁到的是所有人的饭碗。

机器人时代的到来,标志着廉价劳动力时代正在走向终结。中国制造要升级,中国劳动力必须相应升级。

中国企业缘何钟情于机器人?

从根本上说,机器人计划的启动,来自于中国制造产业必须尽快实现升级的外部压力。近年来,中国制造已经走到一个临界点,向前一步就成为国际品牌,后退一步只能继续蜷缩在国内市场血拼价格。

对于中国制造型企业来说,面临两个压力,一个是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已经严重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另一个是提高中国制造竞争力,必须进一步缩小与国际品牌的产品差距,而标准化制造成为缩小差距的有效选择。

人工制造和机器制造的区别之一,就体现在后者完全标准化。

当然,引入机器人大多并非完全自动化,大多是某些生产环节实现了自动化,离完全自动化还有很大距离。事实上,即使特斯拉电动汽车那样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工厂,仍有部分工人存在。

引入机器人的一次性投入比较高,会对当年财务表现形成较大影响,实力较小企业难以承受。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引入机器人仍然比培养、培训一个高素质工人经济价值更高。事实上,工人流动性较强,而机器人具有完全忠诚性,这也是企业很在乎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