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吉祥日(832)
(2012-05-04 18:07:58)
标签:
佛吉祥日文化 |
分类: 佛教节庆 |
佛吉祥日(卫塞节)
藏语称:萨噶达瓦节。南传佛教国家的信众又称:卫塞节,意为月圆日。
佛吉祥日为阳历五月月圆日(The Full Moon of May),即农历四月十五,释迦牟尼佛诞生、成道、涅盘三期同一庆。也有人称做“花节”,因佛在蓝毗尼园出世,传说那时天上散下许多香花;涅盘时天上也散花。
卫塞节是巴利文的译音,意思是月圆日,是象征佛陀德智圆满、福慧具足,真理之光遍照世界,六道众生都能感受到佛陀真理的启示,破除烦恼与黑暗,证悟光明,清净的佛性境界。
1990年5月,中国佛教协会经赵朴初会长倡议,汉传佛教各寺院也将农历四月十五日定为佛陀纪念日,称:佛吉祥日。这样做,即可体现佛法的庄严性和一致性,也有利于增强各地各族佛教信众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佛吉祥日一过,四月十六即开始安居。安居制度的制定,始行于印度古代婆罗门教,后为佛教所采用。这是由于地处亚热带的印度,气候燠热多雨,夏天的雨季长达三个月,虫蚁繁殖迅速,草木生长繁茂,出家人为避免出外托钵行化时踩伤虫蚁与草木之新芽,招引世人讥嫌,于是规定在雨季里避免外出,聚居一处,安心修道,称为「结夏安居」。在《长阿含经》卷二《遊行经》、《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九等,记载佛陀与弟子安居修行的事迹。《僧伽罗刹所集经》卷下等,则列举佛陀于四十五年间坐夏的地方。
中国安居制度虽承袭于印度,但并非完全沿用,而有部分变通之处。古德按气候及风俗民情的实际状况而定,一般以每年的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期,而此时期正值中国的夏季,故称夏安居,又称雨安居,或结夏、坐夏、坐腊、结制等。
中国行安居的制度是开始于姚秦时代,其时由于《十诵律》、《广律》等的传译,都详细解说安居的作法,中国僧人乃依之而行结夏。唐宋以降,安居制度逐渐成为禅宗丛林道场的清规之一。此外,丛林寺院参照“结夏”的制度,以每年十月十六日到翌年正月十五日间,也进行:“冬安居”。近代有些寺院道场更进一步实行“结冬参禅”、“结夏讲经”的“冬参夏讲”制度。
结夏安居是僧众修行制度之一,在安居之始,得举行一定的法会仪式,以公告安居开始。元代以来,安居仪式都在安居开始前一天举办,由长老大德讲解各项礼仪,以令僧众于安居期内能专心精进修道。近代安居仪式大多订在四月十五日当天举行,先行“受筹法”,其程序为:一、洒扫敷座;二、晨斋预白;三、鸣钟集僧;四、入堂恭摄;五、受筹羯磨;六、行筹白数。受筹法圆满后,第二天为安居正式开始(四月十六日),也须举行一定的仪式,如受筹法一样,要洒扫敷座、鸣钟集僧、行筹白数等,然后大众依序入座。首先由二位上座到别屋,互为答问,叙说安居事宜,其余人等再依序到二位上座处说安居之事;说毕返回大殿,等所有僧众作法圆满,共同礼佛回寮,如此安居正式开始。
佛吉祥日:四月十五
庚寅年四月十五对应阳历2010年5月28日;
辛卯年四月十五对应阳历2011年5月17日;
壬辰年四月十五对应阳历2012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