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758)
(2011-10-23 22:07:11)
标签:
陶渊明文化 |
分类: 历代佛家诗偈选辑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 柳先生,谥号(私谥)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的文学家,以诗歌辞赋著称。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文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叶嘉莹先生曾应宣化上人之邀在加拿大的金佛寺和美国万佛城讲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在此选编几首陶诗,禅理自悟,不赘述。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十三)年。
羁(音jī) 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亩)际,守拙归田园(园田)。
方(旁)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
1、《归园田居》共五首,这是第一首。陶渊明在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从彭泽弃官归隐,此诗可能作于次年。
2、羁,束缚,拘束。
饮酒·之二(陶渊明)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去声),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注:
1、夷叔用伯夷叔齐的典故。
2、颈联用荣启期典故。
伯夷
伯夷,为商末孤竹君之长子,姓墨胎氏。初,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及父卒,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以为逆父命,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后来二人听说西伯昌善养老人,尽往归焉。及至,正值西伯卒,武王兴兵伐纣,二人叩马而谏,说:“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武王手下欲动武,被姜太公制止,说:“此义人也”,扶而去之。后来武王克商后,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逃隐于首阳山,采集野菜而食之,及饿将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上古吕伯夷系尧舜时人,炎帝第十四代孙,共工从孙,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300年前后。他与商末孤竹君长子伯夷并非一人,孤竹国伯夷大约生活于公元前1140年前后,两人的生活年代相距一千多年。
饮酒·之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