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志(716)
(2011-08-24 13:18:31)
标签:
宝志文化 |
分类: 历代佛家诗偈选辑 |
宝志
宝志(418—514),又作保志,通称宝公或志公,南北朝时梁京师金陵的高僧。与达摩、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俗姓朱,金城(今甘肃兰州市)人。七岁出家于钟山道林寺。关于他的事迹,大多散见于《南史》中。传说宋齐之交已显灵迹,被发跣足,不修边幅,预言凶吉,多有应验。齐武帝忿其惑众,收付狱,旋释之。梁武帝尤深敬重,聘住京师,出入宫门,备受咨询礼拜。经历晋、宋、齐、梁诸朝,世寿九十七岁。
宝志和尚留在世上的痕迹宝公塔和三绝碑,就在如今南京中山陵灵谷景区。从灵谷寺西行 200米左右,便可见到宝公塔。塔前碑上有李白的诗、吴道子的画和颜真卿的书法。
据说上千年沿袭下来的寺庙撞钟习俗,也始于宝志。有一次,梁武帝询问宝志如何解救地狱中的痛苦,宝志回答:“惟闻钟声,其苦暂息。”于是梁武帝下诏要天下寺院击钟。有关济公的故事传说,在南宋时代即已开始流传。先是凡俗神童李修元或是得道高僧道济的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片断故事在民间耳闻口传,后来通过说书人的话本说唱,内容逐渐丰富。直至明末清初,出现了一部描写济公传奇事迹的《济公传》。据清末文人蒋瑞藻先生在《小说考证》中说:实则南宋初无济公是人,乃因六朝宋宝志而伪传者也。
志公禅师平日讲述偈语甚多,大多失传。《古今禅藻集》存录谶诗二首,录其一。
事见《高僧传》卷第十。
谶诗(宝志)
若问江南事,江南自有凭。
乘鸡登宝位,犬吠入金陵。
子建司南斗,安人秉夜灯。
东邻家道阙,随虎遇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