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竺僧度(711)

(2011-08-23 19:07:11)
标签:

竺僧度

苕华

文化

分类: 历代佛家诗偈选辑

竺僧度

 

僧度,本姓王,名晞,字玄宗,东莞人氏。大约390前后在世。出身低微,天姿秀发,到16岁时神情爽拔,卓然不群,而且性情温和,为乡邻们所称赞钦慕。母逝后舍俗出家,批味群经,著《毗昙旨归》。后不知所终。

事见《高僧传》卷第四。

 

答苕华(竺僧度)

 

机运无停住,倏忽岁时过。

巨石会当竭,芥子岂云多。

良由去不息,故令川上嗟。

不闻荣启期,皓首发清歌。

布衣可暖身,谁论饰绫罗。

今世虽云乐,当奈后生何。

罪福良由已,宁云己恤他。

 

荣启期

 

荣启期(前571—前474年),字昌伯,春秋时期郕国(今汶上县北)人,生于周灵王元年(前571年),卒于周元王二年(前474年),享年98岁。

《列子·天瑞》记载,孔子游泰山时,在路上遇见荣启期,衣不蔽体,但边弹琴边唱歌,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孔子问他:“先生所以乐,何也?”荣启期回答:“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己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 孔子连连点头称是。又不无惋惜地说:“以先生高才,倘逢盛世,定可腾达,如今空怀瑾瑜,不得施展,仍然不免遗憾。”谁知荣启期却不以为然地说:“古往今来,读书人多如过江之鲫,而能飞黄腾达者才有几人?贫穷是读书人的常态,而死亡则是所有人的归宿,我既能处于读书人的常态,又可以安心等待人最终的归宿,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孔子听了说:“善乎!能自宽者也。”

 

写作背景

 

竺僧度少年时独与母亲住在一起,很孝顺。他与同郡杨德慎之女苕华定婚,未及成亲,苕华父母相继亡故,不久僧度的母亲也去世了。他看到世事无常,忽然感悟,舍俗出家。苕华服丧期满,修书并赠诗五首(录其一)与僧度,希望他还乡共储百年之好。苕华企图以世俗生活的美好去打动僧度,令其顾世教,改远志。僧度回复了五首诗(上录其一),以性空之理去洞察人生,运用般若智慧之剑斩断了这一情缘。僧度志怀匪石,不可回转,苕华感悟,亦起深信。

 

附:苕华原诗

大道自无穷,天地长且久。

巨石故叵消,芥子亦难数。

人生一世间,飘忽风过牖(音yǒu)。

荣华岂不茂,日夕就凋朽。

川上有余吟,日斜思鼓缶。

清音可娱耳,滋味可适口。

罗纨(音wán)可饰躯,华冠可曜首。

安事自剪削,耽空以害有。

不道妾区区,但令君恤后。

 

注:

1、  孔子曾经临川而叹,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

2、  “日斜”一句,典出《易·离卦》,“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意谓在红日西沉之时,犹如人到垂暮之年,如果不击缶而歌,自适其乐,那就会徒自悲叹,遭遇凶妄之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