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皇帝的情诗(397)

(2008-05-07 21:08:44)
标签:

武则天

如意娘

情感

分类: 诗词赏析

女皇帝的情诗

――武则天的《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顦顇(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全唐诗》卷5收录了她的这首诗,也见于《乐苑》、《名媛诗归》、《历朝名媛诗词》等处。《乐苑》云:“如意娘,商调曲,唐则天皇后所作也。”《名媛诗归》、《历朝名媛诗词》皆作《如意曲》。属于乐府旧题。

我相信这是武则天的作品。

 

泪染石榴裙

 

“看朱成碧思纷纷”,梁·王僧儒的《夜愁示诸宾》有:“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因为相思过度,思绪纷乱,心思不属,精神恍惚,于是引起视觉模糊,眼花缭乱,居然到了把红色看成绿色的程度。在今天,这种情况下,即使已经拿到了驾照也别去开车!

“顦顇(憔悴)支离为忆君”,还是写“憔悴”顺眼写,那两个字笔画太多。憔悴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困顿萎靡的样子?形容瘦弱?“支离”,分散的意思。想一个人想到了面容憔悴,身体虚弱,思绪分散,困扰不堪。“看朱成碧”比“憔悴支离”要形象一些,都是精神恍惚不集中的意思。前句只说思绪纷乱,想什么不知道;后句索性明说,这一切都是因为想你。因为对你的感情刻骨铭心,所以才成了这种状态。

“不信比来常下泪”,“比来”,近来。我近来总是哭,难道你不肯相信吗?其实,我对自己如此神魂颠倒之举也颇感吃惊,不能相信,我难道会痴情至此吗?

“开箱验取石榴裙”,“石榴裙”,红颜色的裙子。有人说石榴裙就是女人穿的红裙子,还有的说是血泪染成的。前者太普通,没有太多感动;或者也太邪乎了,哭得眼泪带血就挺可怕的了,“回看血泪相和流”(白居易诗句),再到把裙子染红的程度,岂不是要了命?那裙子怎么就红了呢?这里应当是指斑斑点点的胭脂粉泪滴在裙子上,留下红色的印痕。湘妃因为思念舜终日对竹啼泣而形成斑竹,这比较严重。竹既能斑,裙子肯定能红。女人脸上搽着红色的胭脂,那时候的胭脂纯天然,不是现在那种化工产品,眼泪流下来了,胭脂顺着眼泪流,泪落如雨,染红裙子在情理之中。上句不是说不相信近来经常流泪吗?如果不能确定的话,那就请打开衣箱,把那被泪水染红的裙子拿出来看一看。

裙子弄脏了,最好先不要洗,合适的时候还得拿出来验一验呢。嘿嘿。

 

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现存诗49首(《全唐诗》收录47首,增补2首),多飨歌祭乐,少数记游写景之作,唯独这首风格迥异,柔情蜜意、一片痴心跃然纸上。有人怀疑此诗系伪作,或《乐苑》误收。有人认为则天皇后自高宗显庆(656年)以后,积极与政,雄心勃勃,而这首诗情思缱绻,哀怨沉痛,言有尽而意无穷,盖言为心声,推测当作于显庆之前。甚至推测她在感业寺期间与高宗的交往尚未公开,在寺庙怀孕、生子恐多有非议,压力很大,在哀怨中写下这首乐府旧题。

当然,也有人说这首情诗是写给她那“小白脸”男宠的。反正我是怎么看都不像。

我说诗,很少详细说作者的生平,只是点到为止。对于武则天,她的生平比作品更受人关注。也许达不到取悦读者的目的,至少暴露了我取悦读者的用心。简单说一说。

则天皇后(624-705),武氏,自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应国公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女,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于贞观十一年(637年,即长孙皇后去世的第二年)被太宗召入宫中,14岁,被立为才人,赐号“武媚”。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崩,她随太宗众妃嫔入感业寺削发为尼,26岁。高宗往来该寺,见到她就很喜欢。也有说太宗病重期间,武媚娘在身边照顾起居,于是就跟太子李治认识了,并且“有染”。太子爱其风流妩媚,而武氏则寄望于未来的皇帝拯救自己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两情相悦。永徽三年(652年),武则天在感业寺生下长子李弘,29岁。永徽四年(653年),被高宗复召入宫,不久立为昭仪,30岁。请求进号宸妃,未果。永徽六年(655年)十月,高宗废王皇后为庶人,立其为皇后,32岁。

武则天参与处理朝政是在37岁以后。显庆五年(660年),高宗多苦于风疾,百司奏事,常常交给武皇后处理。麟德元年(664年),宰相上官仪打算废掉武则天,结果算计不过这位女强人,全家被杀,孙女上官婉儿做了武则天的“贴身文秘”。

此后高宗临朝,则天皇后垂帘听政,41岁。上元二年(675年),高宗号天皇,武则天为天后,天下称之“二圣”,政事皆决于武则天,52岁。弘道元年(683年),高宗驾崩,太子李显(原名李哲)即位,是为中宗,尊武则天为太后,太后临朝主政,60岁。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废中宗,立豫王李旦为睿宗,仍由太后主政,61岁。天授元年(690年),武后废李旦,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群臣尊武则天为神圣皇帝,67岁。神龙元年(705年),武后病重,张柬之等发动政变,拥中宗李显复位,武则天搬到上阳宫,同年去世,享年82岁,谥号则天顺圣皇后。

假如从武则天登上皇后宝座算起,她当权的时间大约有半个世纪。假如从她临朝称制(683年)至代唐立周到寿终(705年)为止,为政计22年,其主政期间张扬女权,改革科举,初行殿试,首创武举,简拔人才,知人善任,并曾颁布《兆人本业》,重视发展农业。然而她又用酷吏,兴大狱,滥诛政敌,杀伐太重。武则天一生可谓功过相参,史家或褒或贬,乃至聚讼至今,尚无定论。

讲诗词本不是讲故事。奈何字不够,故事凑,好在读者看不见俺脸红。

说说武则天阴谋废掉王皇后的故事吧。

武氏再次入宫,深感不易,而且对于宫闱后妃争宠颇多心机。一开始,她努力巴结王皇后,排挤当时高宗宠爱的萧淑妃,等到萧妃失宠,她又想方设法构陷皇后。武氏刚刚生下一个女儿,某日王皇后来看望,武氏借故躲开,王皇后自己没有子女,很喜欢小孩,就把武氏生的女婴抱起来逗弄了一会儿,小孩沉沉睡去。武氏还没有回来,于是王皇后便离开了。武氏见皇后离去便出来,狠心地把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女儿扼死在襁褓之中。等高宗退朝驾临,问及女儿,武氏装作若无其事地说孩子还在熟睡,让宫女抱过来,当发现孩子已经死去时,武氏立时顿足大哭,追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听说只有王皇后来过,于是添油加醋地向高宗诉苦,说王皇后自己不能生育便嫉妒别人,加害别人,竟然忍心断送了小公主的性命。高宗于是产生了废后的想法。但是对于废后的大事,褚遂良、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坚决反对,因为太宗皇帝临终语重心长地把这对“佳儿佳妇”托付给这些老臣。但是,武氏很善于拉拢人,也很善于打击反对者,在许敬宗、李义府、徐世勗等人的支持下,终于废掉了王皇后,并且很快被确立为六宫之主。

武后得志后,本来就一直被冷落的萧淑妃也同王皇后一起被打入冷宫。有一天,武后归谒家庙,高宗忽然想起王皇后和萧淑妃的种种好处,于是来到幽禁她们的冷宫门前,见双门紧锁,旁边开了一个小洞,输送饮食,尽是粗茶淡饭,不由得黯然神伤。近在咫尺,不能相见,只能隔着门扉说上几句话。不想武后回来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怒从心头起。于是,矫诏杖二人百下,而且下令把她们的手足截去,投入酒瓮之中,说是要令二妃“骨醉”,可怜这两位美人受尽折磨才总算毙命。接下来,武后又迫使许敬宗逼太子忠辞位,改立武后自己的儿子弘为太子。

关于武则天弄权的故事还有很多,不管正史野史距离真实有多远,横竖是离这首诗越来越远了。打住。

则天皇后,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文学史上一位非凡的女文学家,业绩彪炳千秋,基本上为世人所公认。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后有《垂拱集》百卷,《金轮集》六卷,可惜皆已亡佚。

 

怎一个情字了得

 

武则天作为一位美丽的女性,有其柔媚的一面,正如“媚娘”这个名字。虽然诗歌未必表现的都是作者亲历的情感,但却往往是自己性情的表述,这首《如意娘》可以看做是武则天的本色之作。无论诗句是否坦言她心中的所思所爱所怨,流于笔端的是否切实的情感经历,毕竟,我们看到了这位不可一世的女皇柔情缱绻的一面。

总觉得“开箱验取石榴裙”一句妙不可言,没说自己泪流成河,哭肿了眼睛,而是让人家去看看自己有意收藏起来的裙子。裙子上有什么?有石榴似的斑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红点?是因为泪渍所染。为什么泪渍是红色的呢?因为涂脂抹粉精心打扮了却没有人欣赏,没有人关爱。于是这位女子只能伤心落泪,把裙子弄脏了,而且收藏起来没有舍得把泪渍洗去。

都说眼泪是女人的武器。可是,当着男人哭,固然惹人怜爱,但是有时候也有演戏的嫌疑,反而让人厌倦,让人漠视,记起可怜人的可恨处。背着人自己哭,谁也看不到,也不知道你伤心到什么程度。今天,泪洒双肩的女人随处可见,但恐怕没有泪染石榴裙的浪漫了。

爱情往往是男人的一部分,却是女人的全部。男人失去爱情,还会有新鲜的诱惑,还可以去拥有整个世界。女人失去爱情,往往会觉得天塌下来。于是“看朱成碧”,于是“憔悴支离”,谁理解?谁慰藉?谁能为她再度撑起一片天空?

想你的时候你不知道。我的泪水染不成红裙。

今夜,有泪晶莹,映着星光,多想,摘一颗赠你。在泪水中,有往日纷杂的记忆,有来日渺茫的期待,还有你飞鸟一般掠过的身影。

如意娘的眼泪,思纷纷,为忆君。

 

2007-12-4(凌晨)

2008-5-7稍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