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男子的千古痴情(392)

(2008-05-02 20:42:00)
标签:

潘岳

悼亡诗

情感

分类: 诗词赏析

美男子的千古痴情

――潘岳的《悼亡诗·其二》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凛凛凉风起,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明月何胧胧。展转眄枕席,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髣髴睹尔容。抚衿长叹息,不觉泪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潘岳的悼亡诗

 

潘岳是西晋著名的美男子加大才子。尽管潘岳是如此“才貌双全”,可是他的大作我们恐怕还真背不出几句,无论诗还是文。早就知道潘岳最著名的是他的三首《悼亡诗》,都是五言古风,很有文才,感情也真挚,可竟然没有耐下心来完完整整读一遍。

《潘岳》的三首悼亡诗的确写得不错,可惜字太多,又找不出经典的一两句。

以上是其中的第二首。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月光满室,越发感到形单影只。

“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闷热的夏天过去了,清爽的秋天到了。

“凛凛凉风起,始觉夏衾单。”秋风吹来,被子显得单薄了,人有了冷的感觉。

“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纩”是丝绵。不是被子不暖和,而是身边没有了相依相伴的人。

下面懒得一句一句说,大致意思是,自己空床独守十分悲凉,汉武帝通过招魂可以仿佛之中见到心爱的倾国倾城的 李夫人,自己连这点都做不到,忍不住伤心落泪。亡妻的音容笑貌,历历如在眼前。自己又没有庄子鼓盆而歌那么想得开,于是只能写诗表达,可是心中的感情不足以形于文字,横竖就是痛苦不堪。

我们当然不能说潘岳的感情华而不实,只是这诗看起来实在太重思力的安排,也是当时的风气使然。

潘岳悼念爱妻的诗赋文章,有《悼亡诗》三首、《杨氏七哀诗》、《悼亡赋》、《哀永逝文》六篇。但是,依我个人看来,受魏晋诗风的影响,潘岳的悼亡诗虽然有真情实感,毕竟还是太空泛了,写的无非季节轮转,世事无常,不如元稹的《遣悲怀》恳切,不如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真挚,不如贺铸的《重过阊门万事非》沉痛,当然更不如纳兰性德那些悼亡词缠绵悱恻。

 

才貌双全的潘檀奴

 

我莫名地不喜欢潘岳。不是认真发现了他有什么特别恶心的地方,就是觉得但凡美男子注定没有可爱之处。我如此主观并且偏激,最不适合研究历史了。无奈。

我们如果夸赞一个男人特别英俊,往往说他“貌似潘安”。潘岳,字安仁,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潘安。他小名檀奴,檀郎经常作为情郎的代称,自己心仪的男子看上去总是貌似潘安的。李煜有“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

《潘岳别传》里说他是“风仪闲畅”。《晋书》是这样介绍潘岳的:“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哀诔之文。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一个男子的美貌写入了正史,无疑是个大帅哥。那么,潘安到底有多帅呢? 书里说,他年轻时常常挎着弹弓坐车出去玩,走在洛阳大街上总是引起女士们围观(要今天必定引起堵车)。大家还不停地向车中扔水果表达倾慕之意(大概相当于给偶像献花,在演唱会时扔荧光棒等)。潘岳出门一趟,往往就收获一车水果。不知道其中是否包括榴莲之类的。

潘岳是神童,长大后更加才华卓著。潘岳和他的侄子潘尼是西晋太康年间的大文学家。当时,卓尔不群大文豪有:三张(张协、张载、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一左。其中,张载和左思都有“东施效颦”男子版的经历。他们也跟潘岳那样,坐车出去,招摇过市,结果都很惨。据说张载很丑,被小孩抛石块,砸得够呛;而左思“绝丑”,“妇女唾之”,朝他唾唾沫。随地吐痰都不行,别说唾人了。太没礼貌了!左思就是写《三都赋》导致了洛阳纸贵的那位大才子。这也忒伤自尊了!

潘岳可谓是才貌双全。不仅当时让人过目不忘,而且千载之下还颇值得一提。

 

情场与官场的诗意

 

《悼亡诗》是潘岳为亡妻杨氏写的,杨氏是杨肇的女儿,杨家在魏及晋初是名门望族,杨肇历任大将军参军、荆州刺史、折冲将军等职,封东武伯。潘岳12岁时即有“奇童”和“国士”之称,深得杨肇赏识,把长女许给了他。据说,潘岳和妻子两人完婚约在公元275年,当时潘岳29岁。从订婚到完婚,经历了漫长的17年。之后两人长相厮守,直至元康八年(公元298年)杨氏卒于洛阳德宫里,当时潘岳52岁。妻死后两年他就被孙秀杀掉,之前他46岁丧子,平生遭遇堪伤。据说杨氏10岁就许配给潘家,杨氏有多么美貌如花,多么知书达理,多么多才多艺,我们不知道,反正这位潘帅哥是爱她很深的。

美男子大概并不难得,才貌双全的大概也有一些,难得是这份痴情。

《诗经》中有《绿衣》篇,据说是现存最早的悼亡诗,潘岳的诗化用了其中不少。我们可以找来比对一下,不一一说了。

元稹的《遣悲怀》有:“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邓攸是东晋人,在逃难时舍弃自己的儿子保全了自己已故弟弟的儿子,到死没有子嗣,只能认命。潘岳的《悼亡诗》洋洋数言,为世传诵,虽然文辞撕心扯肺,但是终究无法挽回卿卿性命。对于潘岳这个常被洛阳女子掷果盈车、萦手于道的大众偶像而言,如此专情,尤其不易。

又想起李煜的词:“沈腰潘鬓消磨”,沈约特别清瘦,潘岳很早就白了头发。岁月沧桑呵!美男子也难葆青春永驻呀。

说来说去,还是没记住潘岳的诗,只顾介绍这位美男子了。

南开大学罗宗强教授在《西晋士人心态变化与玄学新义》中指出:“西晋纵欲之风大盛,士人社会存在一种寻欢作乐的浓烈气氛。道教养生术之一的房中术在当时上层社会十分流行,这给纵欲提供了理论根据,或者说提供了一种借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潘岳对待爱情的严肃态度因稀少而显得越发可贵。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这是元好问的诗句,他认为潘岳文品与人品严重不统一。

潘岳50岁的时候,辞官奉亲,在洛阳闲居。于是览止足之分,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此亦拙者之为政也(苏州名园“拙政园”之名便源出于此)。可是,潘岳最丢人的是,他为了谄媚权臣贾谧,人家驾车从路上经过,尘土漫天,他却远远地低首垂目长拜下去,以示恭敬。(我总觉得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否则难以相信)

  起初,潘岳只是一个小小的河阳县令,直到永熙元年,晋武帝死了,惠帝即位,太后的父亲杨骏成为太傅,他被提拔为重要幕僚——太傅主簿,这时已经44岁。没想到,贾后篡权,第二年就以“谋反”罪名把杨骏给杀了。之后他便投靠贾后。一步错步步错。

  贾谧是贾皇后的外甥,他母亲是贾充的小女儿,贾后是他的姨妈。贾谧附庸风雅,有“二十四友”为他抬轿拍马,潘岳是这24人之首,另外还有石崇与他外甥欧阳建,也有陆机、陆云兄弟。后来,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废掉贾后(后来赐死),杀了贾谧。司马伦有个亲信叫孙秀,跟石崇和潘岳很不对付(石崇舍不得将美女绿珠让给孙秀,潘岳是因孙秀当小官时凌辱过他。)后来不仅石崇和潘岳被杀,而且夷灭三族。

命运往往不是自己的选择,潘岳当然有他的无奈,不能一味谴责他的“晚节不保”。他在政治上是个失败者,在文学上名垂青史,但最脍炙人口的是他的美貌。不管这位美男子的痴情是否如他的诗中所显露的,至少他的诗还是留给我们一些感动。

“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为什么却偏偏只爱那一种?

没有千古伤心事,只有千古伤心人。

 

2007-12-2(凌晨)

2008-5-2稍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