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叶题诗”的故事是如何演变的?(385)

(2008-04-25 00:33:28)
标签:

红叶题诗

文化

分类: 诗史杂说

“红叶题诗”的故事是如何演变的?

 

很小就朦朦胧胧听说红叶题诗的故事,感觉很浪漫。后来看到舒淇主演的电影《漂流瓶》,有人写张纸条塞进玻璃瓶,任它顺水漂流,有缘人就会无意中获得那只装有纸条的瓶子,于是想道红叶题诗的故事。网上有个小游戏,跟漂流瓶的做法差不多,有空瓶子从海上漂来,你写个纸条塞入瓶中投入大海,你还可以打开海上漂来的装有纸条的瓶子,得到一份神秘的“礼物”。红叶题诗是一种特殊的传情方式,是幽闭深宫的女子无奈的一种情感表达,可以算是一种游戏,更承载着她们渺茫的期待,富于浪漫和传奇色彩。

宣宗宫人的《题红叶》较有代表性: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除了这首诗,《全唐诗》中还有另外5首诗与这个主题相近似,分别是:开元宫人的《袍中诗》写道:“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生缘。”天宝宫人的《题洛苑梧叶上》写道:“旧宠悲秋扇,新恩寄早春。聊题一片叶,将寄接流人。”天宝宫人的《又题》写道:“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德宗宫人的《题花叶诗》写道:“一入深宫里,无由得见春。题诗花叶上,寄与接流人。” (与天宝宫人的《题洛苑梧叶上》大同小异)僖宗宫人的《金锁诗》写道:“玉烛制袍夜,金刀呵手裁。锁寄千里客,锁心终不开。”

除了“红叶”,还有“梧叶”和“花叶”的说法,另外《袍中诗》、《金锁诗》与题诗于叶的主题如出一辙,只是传情的媒介不是树叶,而是棉衣而已。

这一系列主题模式,追溯其渊源大概要从唐·孟棨的《本事诗·顾况》(该书《情感》第六条)算起,与其差不多同时代的还有范摅的《云溪友议·题红怨》,主人公由顾况和宫女两个人又增加了卢渥,故事的情节有所丰富,增加了卢渥与宫女喜结良缘的结局。

唐以后,五代、元、明,红叶题诗的故事源远流长。如五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李茵》(《太平广记》卷354)、后蜀·金利用的《玉溪编事·侯继图》(《太平广记》卷160)、北宋·张实的《流红记》(北宋·刘斧编的《青琐高议》前集卷5)、南宋·王铚的《补侍儿小名录·凤儿》。此外,还有据此缩写、抄录或残缺的红叶题诗故事,如南宋皇都风月主人的《绿窗诗话》上卷《韩夫人题叶成亲》、元代白朴的《韩翠颦御水流红叶》杂剧、元代李唐宝的《李云英风送梧桐叶》杂剧、明代王骥德的《韩夫人题红记》传奇、祝长生的《红叶记》传奇、冯梦龙《情史》卷2“情缘类”之《侯继图》等。

故事的大致模式是:宫女题诗于叶――红叶流出御沟――文人拾取红叶题诗回赠或者收藏红叶――喜结良缘。其中,顾况没有喜结良缘,《侯继图》的传情方式不是红叶顺水流出,而是从天上飞来。还有改春天为秋天的,时间地点也有一些变化。

据孟棨的《本事诗·情感》,顾况在洛阳的时候,洛水从宫苑中经过,顾况从流水上得到一片梧叶(红色的树叶?),叶上有题诗:“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他猜测是宫女所为。顾况第二天到洛水的上游,也在树叶上题了一首诗,放于波中,诗曰:“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又过了十几天,有人于苑中寻春,又于叶上得诗,拿给顾况看,诗曰:“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顾况与宫女只是以诗应和对答,没有喜结良缘的结局,这应该是故事的原型。范摅的《题红怨》中顾况似乎成了多余的人物,他徒然与宫女唱和,而卢渥却坐收渔人之利。《本事诗》和《题红怨》大概都是附会当时的名人,顾况是唐明皇至唐宪宗时的人,卢渥是宣宗时的进士。顾况去世的时候卢渥才刚出生,怎么会出现在同一个故事里?

自从五代的孙光宪《李茵》开始,故事中的人物不再附会名人,而是纯属虚构。情节复杂,人物感情丰富细腻,红叶题诗完全演变成了浪漫的爱情故事,其中所寄寓的情感也更加文学化。

“袍中藏诗”的故事也见于孟棨的《本事诗·情感》,开元年间,宫女们奉命为守边的将士缝制棉衣,待棉衣发送给将士后,有个士兵在袍中发现了“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今生已过也,结取后生缘”这首诗,兵士主动向将帅报告,将帅又呈报了皇上。玄宗跟宫女们宣布这件事,让作诗者不要隐瞒,主动承认则不予加罪。于是有个宫女就承认了,玄宗遂把宫女嫁给得诗的兵士,为她们结取今生的姻缘。

这类富于传奇色彩的红叶诗、袍中诗、金锁诗,假如作为宫女们自己的创作,可以视为她们的自我的倾诉。而且,“红叶题诗”作为一个典型的宫怨主题,也体现着文人的另一种精神寄托。它以红叶为媒,实现文人与后宫女性之间特殊的传情方式,极具故事性和巧合性。宫女们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内心的幽怨,也试图通过这种方式传达渴望冲出宫禁的心愿。而最终极具巧合性的故事结局,也表达了文人们的浪漫情怀和试图解放宫女的愿望。

 

2007-11-28

2008-4-24稍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