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代宫廷有哪些球类运动?(306)

(2008-02-05 01:43:00)
标签:

唐代

宫廷

球类

马球

文化

分类: 诗史杂说
 

唐代宫廷有哪些球类运动?

 

今年据称是“奥运年”,说两个与体育运动有关的话题。

先说唐代宫廷的球类运动。

唐代宫廷盛行“蹴鞠”,也就是踢球,与今天的足球运动类似。在长安大明宫、梨园、华清池等地均修建了蹴鞠的活动场地。寒食清明时节比赛尤多,人欢球跃,特别热闹。

王建《宫词一百首》之八十一写道:“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这首诗写宫中女性在寒食节的时候天不亮就起来玩蹴鞠游戏,优胜者受赐金钱,称“白打钱”。“白打”,有人认为是指两人对踢,也有人认为是指非对抗性的玩法。

韦庄的《长安清明》写:“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也提到这种“白打钱”。

《初学记》卷四《寒食第五》记载:“刘向《别录》曰:蹴鞠,黄帝所造,本兵势也。或云起于战国。案:鞠与球同,古人踏蹴以为戏。”踢球原本是军营里的一种训练方式,后来才演变为娱乐活动。

据《旧唐书·文宗纪》记载,唐文宗于开成四年(839年)二月戊辰日驾临勤政楼观看蹴鞠比赛,不时为球员的精彩球技激动。可见,宫廷内部对这项活动很重视。

除了用脚踢球,还有用棍子打球的玩法,骑在马上击球也就是“打马球”,把打马球搬到地上进行,也称“步打球”,类似今天的曲棍球。曲棍球(步打球)的对抗性和激烈性都不如马球,适合妇女玩耍。

打马球,亦称击球、击鞠、打球。马球,又名波罗球。在马上持鞠杖(曲棍)击球,往来驰逐,《资治通鉴》卷253,广明元年三月记载:“以先得球而击过球门者为胜。”这项运动不仅要练球技,还要习马术。

张籍的《寒食内宴二首》之一写道:“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香骑”飞驰,应是宫女们打马球的情景。

王建的《宫词》之十四写道:“新调白马怕鞭声,供奉骑来绕殿行。为报诸王侵早入,隔门催进打球名。”写宫中驯马以备打球。“供奉”是指在皇帝左右供职的人。“侵早”即凌晨。

唐朝的成年皇帝几乎个个喜欢击球,而且有一半以上对此达到痴迷的程度,唐敬宗李湛就是因为贪玩被球友杀死的。陕西乾县乾陵章怀太子李贤(就是被亲生母亲武则天逼迫自杀的那个)的墓室壁上画了打马球图,20余人驰马,或逐击或助战,生动逼真。

宫廷所用马球是用质轻韧性好的木料制成的,空心或实以柔物,球大若拳,外涂红漆,彩绘花纹,亦称“彩球”、“画球”、“七宝球”、“香球”、“珠球”等。球杖为木质,长数尺,杖头一端呈月牙形,亦绘有彩色花纹,类似今之冰球棍。

蔡孚的《打球篇》写道:“金锤玉蓥千金地,宝杖雕文七宝球。……奔星乱下花场里,初月飞来画杖头。”写到球和球杖的外形。

唐中宗李显的景龙年间,吐蕃使臣来迎金城公主入藏,在梨园亭御赐观打球,崔湜、沈佺期、武平一都有《幸梨园亭观打球应制》诗。

王建的《宫词》之十五写道:“对御难争第一筹,殿前不打背身球。内人唱好龟兹急,天子鞘回过玉楼。”打球时奏龟兹乐曲,观众齐声叫好。“背身球”类似反手抽击,是一种难度较高的动作。

毕竟打马球是一项剧烈运动,对于娇弱女子不宜。于是创造出以驴代马的“驴鞠”。

据《新唐书》卷133《郭知运传》附其子英乂传记载,天宝年间,剑南节度使郭英乂曾在府中教女妓骑着驴击球。

据《旧唐书》卷17上《敬宗纪》记载,敬宗时宫中教坊组织伎女“分朋驴鞠”,意思是组织宫女们分拨打“驴球”。

王建的《宫词》之七十三提到“步打球”:“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宫女们玩步打球也具有比赛性质,且多在寒食时节进行。

孙光宪的《北梦琐言》卷一记载:“洎僖宗皇帝好蹴球、斗鸡为乐,自以能于步打,谓俳优石野猪曰:‘朕若作步打进士,亦合得一状元。’”唐僖宗自以为步打球技艺高超,自称要是参加比赛的话可以夺冠。

除了以上说到的球类运动,还有抛球和踏球。抛球经常作为宴席上的助兴节目,有表演成分,但更多是由宴饮者直接参与的,人们用手互相抛接彩球,尤其受到妇女喜爱。

李白的《杂曲歌辞·宫中行乐词》之八写道:“素女鸣珠佩,天人弄彩球。”写的是宫女们玩抛彩球的游戏。

踏球既是观赏性舞蹈,又是带有杂技色彩的女子艺术体操。“球体兮似珠,人颜兮似玉。下则雷风之宛转,上则神仙之结束。”(《文苑英华》卷81,唐·王邕《内人踏球赋》)表演者衣着如仙女,人随球转,极具美感。

 

2007-1-232007-1-30

2007-5-29再改

2008-1-20稍改

2008-10-12再稍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