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立春才是春节(305)

(2008-02-04 00:27:08)
标签:

立春

春节

文化

分类: 诗史杂说
 

立春才是春节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的本义并非岁首,古代的春节为立春之节,立春是一年中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开始。在唐代,立春这天是要给假一天的。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每年公历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时就是立春。明·王象晋《群芳谱》解释:“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说:“正月节,立,建始也 …… 立夏秋冬同。”古代有“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春打六九头”,立春那天往往是六九的第一天。“五九六九河边看柳”,可是中国所跨越的纬度很大,六九的时候北方很多地区的柳树还没有返青。

立春时节有游春、剪彩花、宴饮等习俗。君臣之间多有唱和,唐中宗李显有《立春日游苑迎春》,上官昭容(婉儿)有《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宋之问有《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另外,据《礼记·月令》:“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立春这天还要举行迎春的祭祀活动,天子率臣僚在东郊迎春。

温庭筠的《汉皇迎春词》写道:“春草芊芊晴扫烟,宫城大锦红殷鲜。海日初融照仙掌,淮王小队缨铃响。猎猎东风焰赤旗,画神金甲葱龙网。钜公步辇迎句芒,复道扫尘燕彗长。豹尾竿前赵飞燕,柳风吹尽眉间黄。碧草含情杏花喜,上林莺啭游丝起。宝马摇环万骑归,恩光暗入帘栊里。”这首诗详细描写了宫廷迎春的情景,有仪仗队,有随行人员,旗帜招扬。

在宋代,“立春日,宰臣以下,皆赐金银幡胜,悬于幞头上,入朝称贺。”(宋吴自牧《梦粱录》)。在清代,“立春日为春朝,士庶交相庆贺,谓之‘拜春'。”(清顾禄《清嘉录》) 民间有鞭打春牛、送小春牛、贴宜春贴、造“探春茧”(一种面食)、“咬春”、“演春”等习俗。

所谓“咬春”,就是在立春这一天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道:“立春日,食芦菔、春饼、生菜,号春盘”;《关中记》中写道: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到了南宋,宫廷中的春盘,除“春饼”外,还有“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周密《武林旧事》)。

杜甫的《立春》诗写道:“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苏东坡的《送范德孺》诗写道:“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都提到“春盘”,指的就是立春这天吃的新鲜蔬菜。

元代贯云石的[双调]《清江引·立春》写道:“金钗影摇春燕斜,木杪生春叶。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土牛儿载将春到也。”

梁·《荆楚岁时记》记载:“立春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帖宜春之字,傅咸《燕赋》,有其言矣。”女子头上的金钗晃动,头上戴着剪贴的春燕也随着倾斜;木杪即树梢,这句是写草木返青吐绿;水塘的冰融化了,波光粼粼;天气渐渐热起来了;土牛儿即春牛,民间在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仪式,由人扮神,鞭土牛,地方官行香主礼,以劝农耕,称为“打春”,象征春耕开始。

贯云石的这支小曲用“金”,“木”、“水”、“火”、“土”五字冠于每句之首,各句皆用了“春”字。全方位地展现出立春时节的春景春情,写得清新自然,情趣横生。

 

2008-2-3稍微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