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凡章:从围棋教练到诗词大家(279)

(2008-01-09 12:44:33)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孔凡章

孔祥明

孔令文

文化

分类: 人物访谈
 
孔凡章:从围棋教练到诗词大家(279)

 

孔凡章:从围棋教练到诗词大师

 

又到了岁末迎春之际,很多年以前,这时候天南海北的诗友总会收到孔老寄来的《迎春曲》组诗,10首或者12首七律,大家纷纷唱和。1999年9月18日,孔老走了。很多年过去了,诗友们还会再翻阅多年前的《迎春曲》,但是再也没有新的寄来了。

除了爱好中国古典诗词的朋友,很多人知道孔老是因为他的女儿孔祥明和外孙孔令文(原名聂云骢)。其实他除了作为围棋教练把女儿培养成“围棋国手”,还是一位诗词大家,生前受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和启功先生闹误会

 

    孔老在中央文史研究馆时任诗词组组长,启功先生年长孔老两岁,也雅好诗词。启先生古文和诗词功底深厚,后来诗风大变,喜欢写作嬉笑怒骂的“打油体”。而孔老推尊正宗典雅诗风,又对于自家观点一贯直言不讳。这典雅与俗白难免要有交锋的时候。

早年,启先生的诗集《启功韵语》出版,在某次文史馆的馆员大会上,他当着众位学界泰斗,仅只拿出一本新书,双手递与孔老,扉页上用小楷工整写着:“繁章先生斧削,启功呈稿”,请孔老批评指正。

误会发生在孔老的诗集《回舟续集》编印过程中。启先生在题诗中写道:“问我邯郸成步日,他生未卜此生休。”对孔老极为推崇。题诗中还有“和韵余痴剩打油”这样的句子。孔老收到题诗之后,马上给启先生回信,信中对所谓的“打油体”大加贬斥,还写了一首表明观点的论诗之作。其实这并不是针对启先生,而是自抒胸臆,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已。

启先生收到了孔老的信,难免多心,以为孔老看不起自己的题诗,于是托人转告孔老,要把题诗索回。孔老也意识到言语有失,回信婉言解释。启先生又马上回了一封长信,仔细解说其中的误会。二老遂冰释前嫌。

《回舟续集》出版,启先生的题诗赫然刊出,孔老的那首以诗论诗的作品则不见了。

 

自筑水仙城

 

孔老酷爱水仙,每年到迎春时节,他的家中要供养水仙多达数十盆,而且孔老诗词中咏水仙的俯拾皆是。“室有名花意自清,蜗居浑似水仙城。”朋友们也把孔老的寓所戏称为“水仙城”。

对于孔老的水仙之爱,世人皆知,而探究其中的原因,则知者甚少。

其实,孔老爱水仙是为了纪念他毕生难忘的一段情缘。孔老年轻时有一位恋人,那女子出身名门,雅好诗词,姿容清丽脱俗,有“小水仙”之称。

迫于工作阻隔以及家庭压力(家里为她定了婚约),二人未能终成眷属。该女晚年亦定居北京,但是却始终未得一见,直到该女在1998年6月病逝(享年84岁)。1999年1月,孔老曾对自己的某位入室弟子说道:“我已了却情缘。”随后孔老即发病,先是咳嗽,后诊断为肺癌晚期。

孔老常常对花怀人,对水仙呵护倍至。花期过后,孔老不忍把根茎梗叶轻易丢弃,一一种在院中,次年平地会长出许多绿叶。“庭前一带芳林,同伤已碎词心。”

孔老咏水仙的诗句感人至深,其中有“星非昨夜人何在,花有他生我不如”;“静夜水仙花畔坐”;“主人为客花为主”;“灵均抱恨无人识,只托新声赋水仙”……

孔老自称没有斋号,其实他有一个没有公开的斋号叫做“还斋”。“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笃情至深,毕生不渝。

 

“宴无好宴”

 

孔老除了创作,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与诗友们的交往。他热爱诗词,以延续炎黄文化精华之一脉为己任,为了传承付出了极大心血。孔老有一方闲章,刻的是“愿遍交天下诗人”。他的诗中也常常表达自己的这番心意:“十年京国惊回首,除去诗人不往来”;“风雅撑持意自坚”;“延唐谁任铁肩来”……

写信与回信是孔老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即使不是每信必复,一年也至少要写上千封信。钢笔或者毛笔书写,自己写信封,自己出去寄。每年的《迎春曲》写好,复印,一次寄出竟达1400多封,和者有500余家。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与孔老经常唱和的有萧劳、马千里、魏石山、刘蘅如、杨俊选、吴柏森,曾被戏称为“竹林七贤”。

外孙孔令文(那时候叫聂云骢)幼年的时候,孔老经常骑着自行车带着外孙到诗友家中品茗畅谈。直到快80岁的时候,孔老还能骑着自行车满北京城跑。孔老骑车速度很快,年轻的弟子跟他一起出门,往往被丢在后面老远,追赶得精疲力竭。

孔老经常在家中邀弟子诗友聚会,大家畅谈无忌,心情极为舒畅。可是,每次聚会孔老都要出题目让大家作诗,称为“课业”。限定题目,限定词牌,限韵,限时,并且当场评判,并且常以各种糖果作为奖励。

而且,在孔老家里吃饭的时候一定要行酒令,这些酒令均与诗词有关,不仅要熟背古人诗词,并且还要能够信手拈来,否则根本坐不安稳,当然,吃饭也吃不踏实啊。

 

廉颇未老

 

孔老身体一直特别好,食欲尤佳,年轻时一顿吃六大碗米饭。80多岁以后饭量也要胜过那些不太能吃但是至少年轻力壮的大小伙子。

有时候弟子跟他开玩笑,说:“廉将军老矣。”孔老马上反唇相讥,指着比自己小好几十岁的弟子说:“你应该说‘叹臣之壮也不如人’。”

孔老年轻时热衷体育,常常活跃在足球场上。而且那时候他有“诗棋舞”三癖,幼承家学,诗词的功底深厚,围棋下得好,交谊舞跳的非常好。

孔老性格旷放,很善于讲笑话,笑话的内容很雅,很别致。他也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时候,比如比划太极拳的招式,还解释什么是“倒撵猴儿”等等。

孔老家的门上、写字台的玻璃板下面都写有“勿忘服药”的纸条。孔老生活规律,饮食起居很在意。年轻时吸烟,但早就戒掉了。

孔老晚年健忘,每次出门总要返回好几次,结果还是有的东西忘了带。有一次,孔老和自己一个弟子跟启功先生约好去拜访。途径中国书店,在其中逗留很久,挑选了数本中意的好书,欣然走出书店,和弟子用手杖抬着书到快餐店饱餐了一顿,然后打道回府。一进门,保姆就告知启先生已经打来多次电话。孔老如梦初醒,赶忙电话致歉。孔老健忘,这弟子居然也得“薪传”。

 

亲情格外深

 

孔老对于父母的感情极深,在提起时不仅黯然神伤,甚至有时候当众痛哭失声。

孔老30余岁丧偶,鳏居50年未娶,与女儿孔祥明相依为命。祥明离异后带着孔令文侨居日本,孔老每到周五就把等女儿电话作为头等大事,接了电话就喜形于色。家里有客人的时候,孔老在接电话之前往往显出不安和期待,而接了电话马上就会有说有笑,显得特别高兴。

1993年5月,孔老在北京医院作结肠肿瘤手术,住院20多天,对女儿只说是日常的小病。她怕女儿知道自己大病,一来担心,二来回国探望太不容易,“惟将好语殷勤慰,莫遣吾儿废寝餐。”他担心女儿为此寝食不安,所以隐瞒病情。

对于前女婿聂卫平,孔老极少提及,别人问起时也常常“顾左右而言他”。

1995年夏天,孔令文回国接外祖父去日本探亲,8月21日从首都机场飞往日本,因临时换乘飞机,丢失了一件行李,行李中有几本杂志是5年前(1990年前后)有关聂卫平和孔祥明的详细报道,是孔令文特意收藏留作记念的。当时笔者正在首都机场海关任职,8月28日孔老从日本写信给我,托我查找这件行李,我特意去民航有关部门查询,但并未得到满意的结果。

 

孔老是在他的第4本诗词集出版之后去的,孔老临走之前头脑非常清楚,口占七绝一首:

 

未有涓埃答盛时,百年功过自家知。孑然归去无长物,留得迴舟四卷诗。

 

 

孔凡章(1914.5.1——1999.9.18),生于四川成都,幼承家学,雅好诗词。曾任四川省围棋队主教练,把女儿孔祥明培养为围棋国手。1982年后随女儿一家长住北京,1987年2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回舟集》四卷。

 

2008-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