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施的下落如何?(277)

(2008-01-07 10:25:33)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西施

色戒

王佳芝

文化

分类: 诗史杂说

西施的下落如何?(改后)

 

西施是春秋末期越国的大美女,与王昭君、貂婵、杨贵妃并列为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所谓“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西施有沉鱼之美,美到什么程度,我们不得而知,因为没有她当时的画像,当然更不可能有图片和声像的资料,于是就只有凭借我们的想象。鱼为什么会沉下去呢?难道是“美人鱼”觉得自己不如在水边浣纱的西施美,不好意思了?或者这鱼比较好色,盯着施姑娘看,美得它头晕目眩,于是就一头栽下去了?

我们今天常常用到“东施效颦”这个成语,典故出自《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据说西施有心病,疼起来就总是皱着眉头,有同乡的一位丑女见了,觉得西施这样子很美,为了讨人喜欢,她也学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头,不仅不美,还挺吓人。根据西施后来的工作情况,不像是得了心绞痛,很可能是慢性胃病,大概吃的东西不合适了就会引起胃痉挛,于是她就用手按住胃部,皱紧眉头,情态颇为惹人怜爱,被称为“捧心”。西施是西村的施姑娘,东施是东村的施姑娘,没准儿是同族的姐妹呢。

这个浣纱女是怎么成为女间谍的呢?在吴越两国的争霸斗争中她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

春秋晚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忍气吞声当了三年人质(公元前494年——公元前491年)。他在被放回国后除了卧薪尝胆之外,还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两位美女中的美女,西施和郑旦。这两位重任在肩的美女经过了6年严格的专业训练(公元前491年-公元前485年)之后被作为进献的礼物送到了夫差的面前,顿时让夫差眼前一亮。可惜郑旦不如西施得宠,很快就病死了,留下西施专宠,也留下千古芳名。

当时的所谓专业训练,无非是教她们学习歌舞等技艺,大不了教她们如何迷惑男人,不可能像训练女特务那样。

吴王夫差就这样迷倒在这位“捧心”美女的石榴裙下,一世的聪明情愿糊涂。他赐死了耿耿忠心的伍子胥,偏听偏信伯嚭的谄媚(伯嚭先生在吴国亡国后被勾践杀了,全家被屠)。

就在伍子胥死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82年),越王勾践得到复仇的机会,突袭吴国,大获全胜,焚烧姑苏台的大火据说烧了三个月。夫差投降,越国接收求和,从此夫差耽于享乐,一蹶不振。又过10年,公元前473年,越国发动全面进攻,姑苏城陷落,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罗隐有一首诗,名为《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不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还是需要“尽人事”精忠报国的,不能够一味听天由命。就算西施是越国派到吴王身边的“女间谍”,把吴国给折腾得亡了国,但吴国人何苦怨恨西施呢?恨一个美丽的弱女子有什么用?是你的国家已经腐败到一定程度,就该灭亡了。要是说,吴国是被西施给颠覆的,那后来越国的灭亡又怪到谁的头上呢?难道又出了别的女间谍?显然不是。

罗隐身处晚唐,当时的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大厦将倾,欲挽无力。一个王朝的毁灭往往是从内部开始腐烂的,外力的摧毁还在其次。自己如果强大,外力是无法使之灭亡的;如果自己羸弱,任何外力都可能导致它的倾颓。“自有时”,不是一瞬间就灭亡了,而是长期积累的隐患,由量变到质变,不能够把责任推到某个人的头上。

罗隐的这首怀古诗写出了家国沦亡的沉痛,用两重反问的口吻更加重了内心的感慨。

一直很奇怪,从某个角度来看,西施其实也应该算是红颜祸水,可以算作灭亡了吴国的一个女间谍,伍子胥的死她也难脱干系,可是为什么大家对她总是恨不起来呢?也从来不把西施称为“狐狸精”。难道是因为对美女的怜爱吗?显然不是。妹喜、妲己也都是大美女,照样被大家恨之入骨。她们都是战败方贡献的女俘,估计也都担负着亡对方之国的使命,《封神榜》中还明确指出妲己是女娲派来报复纣王的。西施之所以没有被加以丑化,很可能是有些史书和小说的倾向性造成的,总认为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认为越国在灭亡吴国这件事上代表的是正义,柔弱美丽的西施也就有功而无过了。

晚唐的皮日休写了《馆娃宫怀古五绝》,关于西施的,也说一说。

第五首:“响屧廊中金玉步,采蘋山上绮罗身。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

吴人称美女为娃,吴王夫差在砚山下面建筑宫殿让西施住,称为“馆娃宫”。故址在今江苏吴县西南灵岩山。

“响屧(xie,去声)廊”,范成大的《吴郡志》有记载:“响屧廊在灵岩山寺。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屧,廊虚而响,故名。”“屧”,是鞋子的衬垫,可以代指鞋子。宫中走廊的地下是空的,据说用大瓮填满,上面用木板铺平,宫中美女玉足金步从此经过,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声声捣碎男人心。

这首诗里提到了“水葬”。到这里,也该说说西施的下落了。有三种比较通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她入了越王勾践的后宫,成了勾践的小老婆之一。西施在夫差身边已经10多年,按说也差不多40岁左右了,勾践宫中自有无数水灵灵粉嫩嫩的小美女,况且勾践一想起她这么多年与恨得牙痒痒的夫差相拥而眠,心里也不会舒坦。假如是这种说法,西施多半终老宫中,但这种说法至少俺难以接受。

第二种说法,她跟范蠡泛舟五湖,远走他乡。这种说法颇为罗曼蒂克,据说西施在被送往吴国之前就跟范蠡认识,甚至还曾经热恋。后来,范蠡等了旧情人近20年(如果算上训练的6年的话),一旦西施逃离虎口,他马上弃官而走(不走的文种就送了命),先在齐国作官,然后经商,发了大财,改姓朱,定居在陶山,后世人称“陶朱公”。西施和范蠡就这样慢慢一起变老。至于这种说法,俺觉得那更多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已。

第三种说法,西施在完成越王勾践的使命之后,被沉水而死,所谓“水葬”。据《吴越春秋》,吴亡后,西施被杀,而且多半是沉江而死。“吴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墨子·亲士》)实行改革的吴起被车裂而死(记得商鞅是被车裂的),是因为他功劳太大遭人嫉妒;西施被沉江而死,是因为她太美了。

为什么太美就被沉江呢?把西施处死是谁的主意?

有说是勾践打着红颜祸水的旗号,把西施称为亡国妖孽,为了不留祸患,毅然把她沉入江中。还有说是勾践的老婆吃醋,派人把一块大石头绑在西施身上,然后把她推入钱塘江溺死。俺接受前者,是勾践狠心。估计勾践的老妻一来不敢私自处决老公的心上人,二来后宫里比西施年轻美丽的大大地有,犯不上跟这个半老徐娘较劲。

李商隐《寄成都高苗二从事》:“莫将越客千丝网,网得西施别赠人。”“网得”也有沉江之解,从水里打捞上来。

西施,假如只是一位浣轻纱、采芙蓉的美女,嫁个如意郎君,白头偕老,完全是另一种生活。但,命运由不得西施自己选择。

前段时间看《色戒》,认为张爱玲的《色戒》与李安的《色戒》完全不是一回事。张爱玲的是灵魂层面的一种终极的占有,鬼气森森。李安讲的是人性,虽然他有意突出SM的情结,但是涉及的还是普通人对于情欲的感受。

王佳芝也不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女特务,她参与暗杀,更像是友情客串。她虽然从小被人追求,但是并没有经历过感情,天真地以为感情的事自己能够把握,她以为就是上台去演一出戏,结果被推到台上去,不演也不行。

然而,感情是由不得自己控制的。或者,我们不说什么爱情的力量,至少那是一种身心的征服。吴王枕畔的西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夫差相依相伴,她还记得自己的使命吗?她还强烈地要完成那个使命吗?

虽然王佳芝有着那么强烈的使命感,可是易先生比她更加懂得“戏假情真”,有一种感觉直往她的心里面钻。好在她所承受的煎熬没有太久。而西施,10多年的岁月,夫差给了她那么多宠爱,她是否能够感觉到夫差真的爱上了她?她难道没有想过与这个男人白头偕老?但是她无法阻止越国的进攻,即使她甘心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是枉然,不像王佳芝可以终于说出那句“走吧”。一边是自己深爱的祖国,一边是深爱自己的男人。如何取舍?西施没有退路,她只能牺牲,什么都得不到,包括生命和爱情。

她知道她不可以爱上那个人,她以为她不会爱上那个人。但是王佳芝爱了,至少是为一种被爱的感觉感动了。西施难道铁石心肠?在春秋那国家林立,战乱纷呈的时代,有多少国家愁、民族恨,能够使一个曾经天真无邪的浣纱女坚定地要致丈夫于死地?并且要灭亡了他的国家。

王佳芝被易先生处决了,否则她也将被精神法庭判了死刑的。夫差死后,西施难道没有心死吗?也许西施的作用越到后来越是微乎其微,她的作用是消磨夫差的斗志,没有她,夫差难道会励精图治?即使夫差励精图治,吴国就一定不会灭亡吗?

还是陆龟蒙说的好:“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2007-7-28(凌晨)写

2007-12-5修改

2007-12-11再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