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霓裳羽衣曲》到底是谁创作的?

(2007-08-01 00:17:13)
标签:

霓裳羽衣曲

唐玄宗

分类: 诗史杂说
 

《霓裳羽衣曲》到底是谁创作的?

 

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节录):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

 

关于《霓裳羽衣》的来源,这首诗在自注中这样写到:“开元中西凉府节度杨敬述造。”

认为是由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婆罗门》曲改名而成的史料有:

《新唐书》卷22《礼乐十二》:“其后,河西节度使杨敬忠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杨敬忠或是杨敬述之误?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80《近代曲辞二·婆罗门》:“《乐苑》曰:《婆罗门》,商调曲,开元中,西凉府节度杨敬述进。《唐会要》曰:天宝十三载,改《婆罗门》为《霓裳羽衣》。”

还有认为这首曲子是唐玄宗所作的。

刘禹锡《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儿山诗,小臣斐然有感》:“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

刘禹锡这首诗说的是玄宗远眺女儿山触发灵感,回来创作了《霓裳羽衣曲》。除了这种望仙山的说法,还有说此曲是玄宗游月宫得仙乐而作。

后种说法更为普遍,如唐·卢肇《逸史》、唐·牛僧孺《玄怪录》卷3、唐·阙名《广德神异录》、唐·薛弱用《集异记》、唐·柳宗元《龙城录》、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卷2、前蜀·杜光庭《神仙感遇传》卷4等均持此说。基本说法是:道士叶法善尝引上至月宫,聆天乐,上自晓音律,默记其音为《霓裳羽衣曲》。

再有就是认为此曲是唐玄宗与杨敬述合作而成。

郑嵎《津阳门诗》:“上皇夜半月中去。”其自注云:“叶法善引上入月宫,时秋已深,上苦凄冷,不能久留,归。于天半尚闻仙乐,及上归,且记忆其半,遂于笛中写之。会西凉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与其声调相符,遂以月中所闻为之散序,用敬述所进曲作其腔,而名《霓裳羽衣法曲》。”

唐玄宗把仙曲记住一半,恰巧西凉进献《婆罗门》曲,于是二者合一而成。另外,还有玄宗对此曲进行润色的说法。

“唐开元时有霓裳羽衣舞,并《霓裳羽衣曲》,曲则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造,玄宗从而润色之。故王仲初《霓裳词》、白太傅《霓裳歌》,皆笔于篇,以纪其事。”(张德瀛《词徵》卷一)

王灼《碧鸡漫志》卷三这样说:“《霓裳羽衣曲》,说者多异,予断之曰:西凉创作,明皇润色,又为易美名,其他饰以神怪者,皆不足信也。”

游月宫、望仙山,恐为虚妄之说,且史料中亦无玄宗对地方所献之曲进行润色修改的记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说法,元·胡三省在《资治通鉴》卷218《唐纪三十四》“肃宗至德元载”对“霓裳羽衣”的注有所阐释:

玄宗时,河西节度使杨敬述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凡曲终必遽,惟《霓裳羽衣》曲终引声益缓。俚俗相传,以为帝游月宫,见素娥数百,舞于广庭,帝记其曲,归制《霓裳羽衣舞》,非也。

综上所述,《霓裳羽衣曲》应是开元年间由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献的《婆罗门》曲更名而来,不是玄宗创作的,但“霓裳羽衣”这旖旎动人的曲名则很可能是这位多才多艺的风流皇帝所赋予的。

 

2007-7-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