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告别李婉芬

(2007-05-08 02:17:59)
标签:

李婉芬

分类: 人物访谈

告别李婉芬

 

告别李婉芬

 

突然听说李婉芬去世的消息,我大吃一惊,因为几天前还在首都剧场欣赏李老师在话剧《父女惊魂》中扮演谭奶奶的精彩表演。

我相信亦或是仍然半信半疑,直到我找了当天(11月14日)的报纸亲自读到那条消息,才不得不面对又一位相识的人突然离去。于是,总觉得有一些记忆中的片段想要马上记录下来,但纷乱的思绪一时无可适从,匆匆,太匆匆!

知道李婉芬老师是十几年前看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同着大家一起为“大赤包”拍手叫绝,认识李老师是在1999年夏天,那时我正在策划一台诗词吟唱晚会,经周正老师介绍,我第一次踏入李老师在史家胡同的家,李老师热情接待了我,并且对我的请求满口答应。我要请李老师朗诵的是一首专门为迎接澳门回归创作的七律,诗中用了许多典故,很不好懂,李老师说比背几大篇台词还难,我说如果实在难背,上台的时候也可以写个提示的小条放在手心里。李老师说上台表演要有激情,看词不好,她这几天要查查资料把这几句诗彻底搞懂,一定下工夫背下来。

印晚会节目单之前我去李老师家取照片和简历,李老师找出好几大本影集给我看,还一一介绍是在那里,什么时候,与什么人,照片上她的表情很平和,她的笑容很灿烂。她一再说她已经快70岁了,我说真的不像,她说别人都这么说,心要年轻人就永远年轻。

几天之后,晚会的节目进行彩排,已是七月下旬,那年的夏天又格外闷热,持续高温40度以上。彩排那天一早就热气腾腾的,身上发粘,呼吸也觉得憋闷,考虑到乐队的乐器不易搬运,地点只能将就,临时找的地方不仅没有空调,甚至连风扇也没有。李老师不久前扭伤了脚,而且又有血压高、心脏病、糖尿病,我打声招呼,原想她不会大老远跑来,而她竟真的蹒跚走来,准时准点,她一遍遍认真和着乐队的伴奏排练,直到午后才独自打车回家吃饭。

1999年7月28日,又是40多度的高温,至晚暑气不退。晚会演出安排在全国政协礼堂,下午两点开始走台,然后草草吃饭,餐厅的空调形同虚设,没吃就已汗流浃背,然后演员还要做发型和化妆,直到散场已接近晚上十点。演员中有好几位六、七十岁的老表演艺术家,李老师也已经67岁了,大家累得精疲力竭,但登上台却意气风发,字句铿锵。我既是策划,又是导演,还要自己跑剧务,当节目主持人,忙得很难把大家照顾周全,然而大家谁也没有抱怨,李老师还一个劲儿地说:“这孩子真不容易!”

在后台,李老师手里一直拿着那首拗口的律诗,时不时温习一遍,其实她早在彩排时就已经背得滚瓜烂熟;我在李老师家中见她抽烟不少,可是无论彩排还是正式演出那天李老师连烟的边儿也没沾;李老师是带病演出,有人亲眼见到她演出前自己给自己打针;……

此间,桌上放着我跟李老师的合影,我的手指正不停地在键盘上敲动,一幕幕往事历历如在眼前。我只是李老师的众多观众之一,我无权品评李老师的表演造诣与艺德风范,我只能记录下我与李老师交往的片断留作永久的回忆。

2000/11/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血染的英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