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唐明皇杨贵妃儿媳妇处子 |
分类: 诗史杂说 |
杨贵妃进宫的时候是处子吗?
(杨贵妃是唐明皇的儿媳妇吗?)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到:“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看上去,杨玉环是通过采选或者礼聘的方式入宫的。
然而,“地球人都知道”,杨贵妃原先嫁的是唐玄宗的第18个儿子寿王李瑁,唐玄宗李隆基娶的是比他小34岁的儿媳妇。
清初大学者朱彝尊先生认真考证了杨贵妃的入宫始末,认为虽有寿王那码子事,但是杨家这黄花大闺女根本没让花轿抬进寿王府,随后就当了女道士,被唐玄宗纳入宫中的时候还是处女。
前两天俺的博文被骂,这会子也就不敢大段摘引朱老先生《曝书亭集》卷55《书杨太真外传后》的原文了,且听小女子给您娓娓道来:
据《唐大诏令》载,开元23年12月24日杨玉环小姐被册封为寿王妃。第二年,唐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就是寿王他妈)死了,后宫佳丽四万人,李隆基同志愣是谁也没看上。于是,就有拍马屁的打小报告,说老杨家那闺女是绝色的大美女,可是已经说给寿王当媳妇了,咋办?管它凉拌热拌,横竖活人不能让给憋死。咱就说玉环那丫头“虽居荣贵,每在清修”,赶上窦太后(李隆基的妈)忌辰,自己偏要出家,拦不住。于是开元25年的正月初二,杨贵妃就入了道,号曰太真。也就是说,虽然册了妃,但是还没来得及亲迎和同牢,既没办喜事,更没入洞房,于是“妃由道院入宫,不由寿邸”,如果杨小姐没有发生过婚前性行为,入宫的时候就应该是处女。
朱老夫子说得头头是道。想想,没错呵。
可是偏就错了,错在《旧唐书》卷51《后妃传》的一句话。
《旧唐书·后妃传上·玄宗杨贵妃传》:“(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
同书同卷《贞顺皇后武氏传》:“惠妃以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薨。”
《新唐书》卷76《后妃传》,《杨贵妃传》用的《旧唐书》的说法,说武惠妃开元24年死的,可是《贞顺皇后武氏传》就把《旧唐书》那句话给删了,大概是发现自相矛盾了吧。
谁对谁错?咱先找出6条证据来:
1、《旧唐书》卷9《玄宗纪下》:“(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丙午,惠妃武氏薨,追谥为贞顺皇后。”
2、《新唐书》卷5《玄宗纪》:“(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丙午,惠妃薨。丁巳追册为皇后。”
3、《唐会要》卷3《皇后门略》:“玄宗皇后武氏。后幼入宫,赐号惠妃。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七日薨。(年四十。)赠皇后,谥曰贞顺。”
4、《资治通鉴》卷214《唐纪》30《玄宗纪》:“(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丙午,惠妃武氏薨,赠谥贞顺皇后。”
5、《大唐新语》之11:“三庶以(开元)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三日死,武妃至十二月而毙。”
6、《旧唐书》卷107《废太子瑛传》叙述了唐玄宗杀他三个儿子的事。太子李瑛、光王李琚、鄂王李瑶,因为武惠妃专宠,自己的母亲失宠,于是一向跟武惠妃不对付。开元25年4月,武惠妃的姑爷(咸宜公主的驸马)在武惠妃面前说那三兄弟的坏话。于是玄宗就把那三个倒霉孩子全都废为庶人,不久就全都赐死。后来,武惠妃就常常见到那三兄弟闹鬼,吓出毛病来,到年底就一命呜呼了。要是武惠妃在开元24年就死了,哪里会有开元25年4月那三兄弟的冤案?
要是杨贵妃于开元25年正月二日以女道士的身份入宫,武惠妃那会儿还活得好好的,就不可能出现朱彝尊先生所说的“武惠妃薨,后宫无当帝意者。或奏妃姿色冠代,乃度为女道士。”杨贵妃应该是在武惠妃死后入宫,在玄宗心目中替代武惠妃的位置。
《通典》129之《礼典》89之《开元礼纂类》24之《嘉礼》8之《亲王纳妃》所列先后次第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其册妃之前为请期,其后即亲迎、同牢。如果说册寿王妃是在开元23年12月24日,即使度女道士是在开元25年正月二日,举行亲迎并且同牢的危险也太大了!其实,武惠妃薨于开元25年12月7日,距离册妃已逾两年。经过漫长的两年,难道既已请期却不亲迎、同牢吗?
再者说,正史、野史有多处记载杨贵妃是在开元28年入道的。
《新唐书》卷5《玄宗纪》:“开元二十八年十月甲子,幸温泉宫。以寿王妃杨氏为道士,号太真。”
《南部新书·辛》:“杨妃本寿王妃,(开元)二十八年,度为道士入内。”
《杨太真外传上》:“(开元)二十八年十月,玄宗幸温泉宫。使高力士取杨氏女于寿邸。度为女道士,号太真,住内太真宫。”
开元23年纳妃,即使次年“过门儿”,到开元28年,经过四、五年,要是寿王那小子没个毛病五六的,杨玉环小姐还能是处女?!
开元二十八年是公元740年,公元742年改元为天宝元年。
玄宗于天宝四载(公元745年)8月17日册杨太真为贵妃。之前,先是在7月26日册封了韦诏训的女儿为寿王妃。
另外说一句,杨贵妃“以处子入宫”的说法是张俞《骊山记》提到的。朱彝尊先生还引了李商隐的《碧城三首》,认为一是咏贵妃入道,一是咏妃未归寿邸,还有一是咏帝与妃定情于七月十六日。“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
咱把这三首诗搁这儿,请诸位看官目透纸背。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沈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
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七夕来时先有期,洞房帘箔至今垂。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检与神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
另外,《全唐诗》有两处提到杨贵妃的前夫“寿王”:
李商隐《骊山有感》(卷540_66):“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玄宗与杨贵妃游幸,寿王有意避开。
李商隐《龙池》(卷540_73):“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薛王喝醉了,寿王却清醒着,如此喧嚣热闹的宴会,寿王总是心事重重,食不甘味。
尽心
2007-3-31(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