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有关“中原诗群”的构建,或者确立

(2009-04-14 18:00:47)
标签:

他言愚非

中国洛阳

余子愚

文化

分类: 他言愚非

有关“中原诗群”的构建,或者确立

 

文/高野

 

    前不久,在河南80后青年诗人西间写的一篇《“中原诗群”80后印象》一文中,曾首次提出“中原诗群”这一概念,并做了一次言简意赅的阐释。他在文章中写到“中原诗群”的出现是由于生活在中原地区(以郑州为中心的河南地区,包括洛阳、焦作、安阳、开封、平顶山、商丘等区域)的诗人,由于地域的契合和语言(以语音的相似性)为基础,“诗歌”作为纽带,加之以文字和多媒体的流通而形成的诗歌群体。所以,我第一次看到“中原诗群”这四个字的时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当时,我就对子愚说,“中原诗群”的提出,对我们自身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随后,来自许昌的80后青年诗人林原又写出《“中原诗群”:我们怎么办?》一文,通过一系列的陈述,和一系列极具有思考性的反问,对“中原诗群”的生存与发展进行了理性的探索,并把这一概念重新提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使之更明确化。林原这篇文字写得很及时,并产生了很大影响,这无疑对“中原诗群”的提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接着,同样是河南80后青年诗人禇矗推出一片题目为《“中原诗群”杂议》的文章,这篇文字十分有思想性和独特的见解性,提出了一系列由“中原诗群”自身引发的具有一定深度的诸多问题,从而引起更多的思考和争议。禇矗站在“中原诗群”的利益和角度上,切身为群体思考,热情洋溢地阐述自己对“中原诗群”的看法和期许,并重点对“中原诗群”这个新兴群体如何突围,做了入理的分析,和提出了较有远见的建议。尔后,做为中原诗歌论坛主将之一的80后青年诗人余子愚提笔撰写《“中原诗群”的四大问题》,针对“中原诗群”的身份确认、理论批评、发表平台以及“中原诗群”五大品牌(即“中原诗群”、中原诗歌论坛、中原青年诗会,中原诗刊、中原诗社)的资源整合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揭示,并进一步明文确定了“中原诗群”的核心成员。
  至此,“中原诗群”现象的出现似乎大有破竹之势。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有很多人对“中原诗群”的概念不甚了解。尤其是河南已经走出来的一些诗人们,他们有的或许正持观望态度;有的或许满不在乎,一脸的不屑,视之为垂死挣扎;也或许,他们真的期待我们能够走出来。然而这其中有一个明显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就是“中原诗群”需要他们的支持和关注,但“中原诗群”的出现似乎又与他们无关。这中间是有脱节的,有一种代沟的存在。怎样使这种代沟能快速弥合起来,也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鉴于此凡种种,为让大家更清晰更准确地理解“中原诗群”这一概念或现象,我进行下面一些比较片面的补充性的阐述,供大家参照,以便提出更多新的话题。目的只有一个,使“中原诗群”更完善,更健全,更公开、更有力地存在人们的心目中。
  近年来,由于网络文学的兴起,使诗歌迅速走向大众,走向民间。是网络把我们的命运连在一起,从而集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可以说,在目前,网络构成了我们80后青年诗人生存与依赖的的土壤和空间。应运而生的中原诗歌论坛,正好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机会。所以我们就不必惊讶论坛建立一年来,为什么迅速聚集了那么高的人气,从而又迅速聚集了一批那么有才华的青年诗人。“中原诗群”的存在早先于“中原诗歌群”的提出。它是一种状态,一种可能,随时会被我们载入史册。
  在“中原诗群”被提出之前,我们大家都知道,河南还存在其它几个诗人群体,譬如郑州诗群,平顶山诗群,和河洛诗群等等。但“中原诗群”绝不是这些诗群的叠加,或者集合。他们之间是不存在隶属的平等关系,随时间的推移,也可能会发展成为相互渗透的交叉关系。它们即有相通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地方性诗人群体在一定地域内主要以方便日常交流和具有一定的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而逐渐形成的诗歌群体,地域性质很强。“中原诗群”主要以中原诗歌论坛为交流平台,地域性比较松散,其涵盖范围较为广阔。两者在诗歌创作的风格上,也不尽相同,前者多倾向于传统,后者多倾向于先锋。
  “中原诗群”不搞生搬硬套,不拉帮结派,更不张冠李戴。不是说谁是大诗人,谁有大名气就该拉拢,以此壮大群体队伍。其实,根本不是这回事,也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它实质上具有自觉性、趋向性和全民性的特点,又通过共性这一特质,在一定的诗歌语言环境里,让诗人自发走在一起。这个共性的特点其实很重要,以至于才有“中原诗群”的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中原诗群”不分籍别,不分年龄,包罗河南的所有诗人。但从狭义上讲,它是自生于民间的依靠网络而迅速兴起的新兴群体,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号召力,具有可以健康发展的巨大资源和空间。准确地说,“中原诗群”主要是以河南80后青年诗人为主体,以诗人自身的努力所产生的影响力,试图影响其他人,以此吸纳更多的诗人,从而被社会化,被大众化,最终被诗界认可。
  在某种程度上,一个群体的形成并不难,难的是怎样使这一群体更持久更有生命力地延续下去。这的确是个令我们80后青年诗人一而再再而三所谈论不休的话题。“中原诗群”做为一个新兴的诗人群体,它的生命力是旺盛的,它的内在潜力和爆发力是巨大的,它可挖掘的空间是无限的。但一个健全的诗歌群体,必须要一种有向心力,一种大趋势,有共同的根基和平台,有健康的诗歌环境。著名诗评论家李霞曾说过,良好的诗歌环境,必须要具备几大要素:诗会,刊物,诗评,理论,年鉴。迄今为止,我们还远做不到这些,但终究会往这方面一步一步地迈进。所以我们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是巨大的,什么时候我们能够突破这些困难和压力,成功就会离我们不远了。
 
2009/4/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