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原诗群”的四大问题

(2009-04-12 09:55:15)
标签:

诗学笔记

中国洛阳

余子愚

文化

分类: 诗学笔记

“中原诗群”的四大问题

 

文/余子愚

 

正值2009年中原青年诗会举办之际,河南80后青年诗人西间率先提出“中原诗群”概念,对活跃在中原诗歌论坛的河南80后青年诗人进行了一次总结和命名,这一总结是及时的,这一命名是准确的。但是,对于“中原诗群”命名提出之后,这一获得命名的诗人群体或诗歌群体如何继续发展,往哪个方向发展就成了重要的问题。

首先是“中原诗群”的身份确认问题。当下诗坛,伪诗人和伪诗歌层出不穷,“中原诗群”以河南80后青年诗人为主力,年轻人所具有的对诗歌的热情不容置疑,但是诗歌光有热情是不够的,拿出实力诗歌文本才是最重要的。没有真正的诗歌,诗人只是一个伪命名。但是有了真正的诗歌,诗人自身的道德修养及个人品质也要符合基本的人性要求。中国有句古话,做文先做人,人品即文品。要做一个表里如一、真诚、勇敢、正直的人,而不能见利忘义,为一己私利破坏整体团结。对河南80后青年诗人而言,“中原诗群”这一群体能否立足和生存,取决于诗人群体能否写出具有文本实力的诗歌作品,更取决于诗群成员是否有热情,有凝聚力和向心力,能够为“中原诗群”的发展壮大努力付出。

其次是“中原诗群”的理论批评问题。一个诗群命名的提出,不是简单的戴上一顶帽子,或写上一个名字就结束了,而是需要不断从整体上,从细节上构建独特的诗学主张,理论是指导“中原诗群”发展壮大的思想武器。“中原诗群”不仅需要培养自己的诗歌理论家,还需要那些成熟的诗歌理论家来关注和指导,从理论构建上少走弯路,更好地推动“中原诗群”的发展。诗歌评论或诗歌批评,这些目前做的不多,文学历来有学院派和民间派两种分别,诗歌评论也是如此,借用诗歌理论来解构一首诗,或者从个人感觉上进行赏析,这是不同的模式。但是尖锐的诗歌批评在眼下不多见,只有相互砥砺,相互碰撞,才能引起变化或者质的飞跃,这也是“中原诗群”所需注意的问题。

再次是“中原诗群”的作品发表平台问题。目前《中原诗刊》一直以网刊形式出刊,这已经不利于诗歌作品及重要资料的保存,出版纸刊成了一种迫切的需要。“中原诗群”成员发表作品目前独立作战,以个人投稿的方式占领一个又一个刊物,集中亮相的次数极少,目前仅《三门峡文艺》和《东京文学》两个刊物,因某些因素还有部分河南80后青年诗人未能入选。“中原诗群”在目前无固定纸刊定期发表作品的情况下,如何整合优势资源,集体以“中原诗群”姿态在各种刊物上出现,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最后是“中原诗群”如何保持与中原诗歌论坛、中原青年诗会、中原诗刊、中原诗社等相关资源的紧密联系问题。中原诗歌论坛目前拥有五大品牌资源:中原青年诗会原则上每年举办一次,是“中原诗群”主要成员的集中沟通与交流;中原诗刊为中原诗歌论坛主办的网刊,每年出刊四期,集中刊登“中原诗群”成员的诗歌、评论等作品。中原诗社是“中原诗群”的一个松散组织,便于成员之间的联系。“中原诗群”应该注意吸收中原诗歌论坛上不断涌现的新面孔,不以名气大小,而以诗歌文本为考察重心来选择成员,及时补充新鲜血液,不断发展壮大“中原诗群”的阵容,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向外辐射,提高“中原诗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原诗群”的提出只是一个开始,算是春天里播种的一粒种子,在萌芽之后,如何长大,如何扎根长叶,如何开花结果,需要“中原诗群”全体成员的不断耕耘与全力付出。我相信历史终将给“中原诗群”一个明确的答复。

 

2009年4月11日

 

附录:

“中原诗群”核心成员名单:

衣水、西屿、高野、李明、田春雨、李浩、史芳娜、丁东亚、西马、马东旭、周涛、余子愚

刘旭阳、西间、纳兰容若、北荒、言东、张艳庭、刘良伟、徐林、褚矗、林原、隆采、芒川、一居、荒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