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创诗评中国洛阳余子愚文化 |
分类: 原创诗评 |
◎大西北诗歌论坛三月精华诗歌选评之一:
■携带村庄上路
谁把村庄压缩成一张
小小的车票
向更远的地方铺展
一列火车的长鸣
把村庄惹哭了
此时大梁山风中的父亲
像头顶的炊烟 心慌意乱
再垫起脚尖 伸长脖子
都无法看清 远去的背影
在渐渐的消失
在异乡 我躲在人群的背后
拨打家的电话 被几句方言
深深的击中 眼花缭乱时
携带村庄上路 常常无法
穿过马路的对面
一段很短的距离就让我迷失
像城市起风时的纸片
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余子愚点评:
诗人莞君的诗歌很简单,两节,但是包含了很多东西,其一是“村庄”的形象,“一列火车的长鸣/把村庄惹哭了”,村庄里的人,父亲“垫起脚尖 伸长脖子”,一系列的动作神态描写很生动,很见功力。第二节写到了“异乡”,“我”生存的状态。“携带村庄上路 常常无法/穿过马路的对面”,这是因为诗人心中有的是村庄,是压缩为一张小小的车票,是对村庄里人的牵挂和惦念。诗歌的最后“一段很短的距离就让我迷失/像城市起风时的纸片/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点出了本诗的核心,在异乡,一个携带村庄上路的人找不到自己在城市的位置,表达了生存的艰难。也许从这首诗歌里,我们可以看到莞君作为诗人的成熟。懂得关注生活,关注当下的生存状态的诗人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值得赞赏。
2008年3月19日
◎大西北诗歌论坛三月精华诗歌选评之二:
■西山
卓仓"果羌
西山不高也不矮
山下是青塘城
山上长满了土
山的那边还是长满了土
几堆孤独的坟墓
长在土上面
坟墓上面长着草
草上面长着土
土上面长着什么
离的太远
我看不清楚
余子愚点评:
西山是哪座山?写的是哪里的西山?这些我都不知道。我有一个习惯,每次到外地去,我除了喜欢看当地的自然风情,居民衣着,房屋建筑之外,尤其喜欢探访当地的坟墓,河南的坟墓大多是一个高大的土堆,而湖南、广西等地的坟墓是在山腰上,用水泥砌的一块土地,前面是一块小墓碑,这大概是因为几个地方民俗不同吧!卓仓"果羌的这首诗简练地描写了西山,以及西山上的土,坟墓,坟墓上的草,草上的土,这些静物描写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呢?也许正如诗歌末尾所说“离的太远/我看不清楚”,这似乎是陷入了一种虚无。我曾经认为诗歌就是让别人随诗人进行一次心灵的旅行,也许读这首《西山》就是一次旅行吧!
2008年3月19日
◎大西北诗歌论坛三月精华诗歌选评之三:
■龙首山.农历七月十五
小镇以北
龙首山脚
爷爷埋在那里
戈壁之上荒草丛生
蚂蚱歇斯底里
透露荒凉
远处的龙首山
山峰青黑
象一匹狼
这是生命的禁区
怀旧的老人被儿女
埋葬于此
披麻戴孝
唢呐将古老的传说延续
献祭的牲畜
刀子搁在一旁
帐篷搭起
袅袅炊烟
邀牧羊人喝杯青稞酒
羊群洁白
象个个坟堆
白日西沉
人们刚刚离开
牧羊人最后的交谈
有人稍懂风水
龙风常栖 富贵在即
也为自己寻一抔黄土
余子愚点评:
龙首山,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这是一首关于灵魂,关于生命的诗歌。诗人羊卜写出了龙首山作为“生命的禁区”,生命的安息地的特点,又写出了龙首山脚牧羊人的生存状态,“羊群洁白”,这里成了生与死的搭界。“白日西沉/人们刚刚离开/牧羊人最后的交谈/有人稍懂风水/龙风常栖 富贵在即/也为自己寻一抔黄土”,这似乎又成了生命的归宿,“古老的传说”将再一次延续。这里,龙首山成了一种轮回,一种循环,其实作为我们人而言,像龙首山这样的地方应该是一种象征,生长在龙首山下的人们最终选择归于龙首山上,这是不是暗示了生命就是“上山”的谬论呢?我们不得而知。
2008年3月19日
◎大西北诗歌论坛三月精华诗歌选评之四:
■写在上兰
楠莛
月光流进靠着炉火的窗口
火炉上,水壶声声
望着她静静地走来
我和屋檐下酣睡的小鸟
一起,
悄悄写下了
这与未来有关的回忆
十二月的苹果林间
没有幼鸟的啼哭
她柔和的、来自某个安静角落里
饱满的眼神,淙淙划过
院子里
我晾晒的衣裳
一个长满记忆的季节,远方的夜空
星星安详而静谧
她佝偻着身躯,头发花白
微笑着抚摩我长出的
第一颗牙齿
忘记了远去的草甸,
七彩田野的裙摆
隐忍难以言语,失氧的喉咙
彼此的思念在这里慢慢相互掩盖
一天又一天
一个冬天
白桦林里长满儿时童谣的石子
脉脉地恬静于唯一的油彩
静静地,静静地
直到炉火把时间燃尽
余子愚点评:
诗歌应该是反映生活的,这生活应该是当下的我们经历着的,或者是过去的生活经理的回忆。一个懂得描写回忆(记忆)的诗人是一种自觉的诗人,他的诗歌即将走向成熟。庆幸的是楠莛已经开始懂得这一点,他的《写在上兰》着力于记忆,童年以及时间,给人一种惊喜。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其实都是时间的显现,时间会变,但是我们生活过程中的诗意应该是恒久不变的,这就是为什么经典名著常读常新的原因。上兰应该是一个地点,诗人楠莛用平静的语调叙述了他在上兰的生活,由当下波及过去,甚至“儿时童谣的石子”,这些精致的词语在这首诗歌里大放光彩,最后成为“静静地,静静地/直到炉火把时间燃尽”,结语仍为时间。从本质上来说我们人类的命运归宿就是时间,时间是一个破解不了的咒语,但是我们能够在时间中写下诗歌,能够读到诗歌,这也就够了。
2008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