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创诗评中国洛阳余子愚文化 |
分类: 原创诗评 |
前言:收到杨然先生大作《杨然诗集》已经近半年,却一直未能对杨然先生的作品提出一点浅见,心中甚感愧疚。《杨然诗集》共两部,厚重大气,对于我这个后学之辈,无疑为一笔宝贵的精神食粮。通过拜读杨然先生的大作,我发觉他的长诗别具一格,但我更欣赏先生的短诗,下面我从杨然先生的诗集中选出一首短诗《蝴蝶和文字》进行赏析,借以感谢先生赠书之举。
——余子愚
◎蝴蝶和文字
杨然
蝴蝶和文字
正在从窗里窗外纷纷离去
那些诗的蝴蝶、诗的语言和意义
正在从大路两旁新版的高楼
纷纷离去,离去在遥远的天空不知去向
蝴蝶和文字
脱离街名、招牌、对联和广告
能够容纳的唯有虚空
苍茫在一叶残枝一笔一划
苍茫而且迷茫,脱离变形的乡村变态的城市
苍茫在人的浅薄与物的厚重之间
无名无字,成为一首永无安宁的漂泊之诗
2006。3。26
赏析:
读杨然先生的这首诗歌,首先看到诗人将“蝴蝶”和“文字”这两个不太相关的事物关联在一起,作者巧妙开题“蝴蝶和文字/正在从窗里窗外纷纷离去”,这是诗人看到了蝴蝶的离去,将蝴蝶形象化为文字,引出“那些诗的蝴蝶,诗的语言和意义/正在从大路两旁新版的高楼/纷纷离去”,诗歌在诗人眼中如同蝴蝶,诗意的离去其实是我们的现实生活缺乏诗意,即那些“大路两旁新版的高楼”远离诗意。“诗的语言和意义”即是用文字所表达出来的东西。这里,杨然先生真正将题目中的“蝴蝶和文字”以隐喻的方式点明出来。“离去在遥远的天空不知去向”反映出我们(包括诗人自己)难以追寻“那些诗的蝴蝶,诗的语言和意义”,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诗意总是难以追寻的。
本诗的第二节更加具体地谈到“蝴蝶和文字”离去的轨迹,“脱离街名、招牌、对联和广告”,这也是一种真实的反映,在我们视线和脚步所及的城市街道,商店招牌,对联以及商品广告,很少具有诗意的,因此诗人发出以下感慨:“能够容纳的唯有虚空/苍茫在一叶残枝一笔一划/苍茫而且迷茫,脱离变形的乡村变态的城市/苍茫在人的浅薄与物的厚重之间”,这里诗人以三个排比似的的句子铺陈苍茫心态的痛苦与无奈,因为作为文字而言成为“一叶残枝一笔一划”;作为乡村和城市,这两个我们人类所居住的地方成了“变形的”和“变态的”;对于诗人所接触的人和物更是“浅薄的人”和“厚重的物”,人的物质追求导致人的人格精神浅薄。对于诗人而言,他无法也无力改变这一现状,诗人所能够做的只有拿出他的诗歌,但是诗歌也变成了“无名无字,成为一首永无安宁的漂泊之诗”,这当然使诗人愈发痛心,但是我依然为杨然先生感到庆幸,因为相对于诗人所看到的生存环境以及人和物改变和破坏而言,我们毕竟还有一首“漂泊之诗”来安抚一下诗人敏感而又脆弱的内心。
2008年3月10日
杨然
蝴蝶和文字
正在从窗里窗外纷纷离去
那些诗的蝴蝶、诗的语言和意义
正在从大路两旁新版的高楼
纷纷离去,离去在遥远的天空不知去向
蝴蝶和文字
脱离街名、招牌、对联和广告
能够容纳的唯有虚空
苍茫在一叶残枝一笔一划
苍茫而且迷茫,脱离变形的乡村变态的城市
苍茫在人的浅薄与物的厚重之间
无名无字,成为一首永无安宁的漂泊之诗
2006。3。26
赏析:
读杨然先生的这首诗歌,首先看到诗人将“蝴蝶”和“文字”这两个不太相关的事物关联在一起,作者巧妙开题“蝴蝶和文字/正在从窗里窗外纷纷离去”,这是诗人看到了蝴蝶的离去,将蝴蝶形象化为文字,引出“那些诗的蝴蝶,诗的语言和意义/正在从大路两旁新版的高楼/纷纷离去”,诗歌在诗人眼中如同蝴蝶,诗意的离去其实是我们的现实生活缺乏诗意,即那些“大路两旁新版的高楼”远离诗意。“诗的语言和意义”即是用文字所表达出来的东西。这里,杨然先生真正将题目中的“蝴蝶和文字”以隐喻的方式点明出来。“离去在遥远的天空不知去向”反映出我们(包括诗人自己)难以追寻“那些诗的蝴蝶,诗的语言和意义”,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诗意总是难以追寻的。
本诗的第二节更加具体地谈到“蝴蝶和文字”离去的轨迹,“脱离街名、招牌、对联和广告”,这也是一种真实的反映,在我们视线和脚步所及的城市街道,商店招牌,对联以及商品广告,很少具有诗意的,因此诗人发出以下感慨:“能够容纳的唯有虚空/苍茫在一叶残枝一笔一划/苍茫而且迷茫,脱离变形的乡村变态的城市/苍茫在人的浅薄与物的厚重之间”,这里诗人以三个排比似的的句子铺陈苍茫心态的痛苦与无奈,因为作为文字而言成为“一叶残枝一笔一划”;作为乡村和城市,这两个我们人类所居住的地方成了“变形的”和“变态的”;对于诗人所接触的人和物更是“浅薄的人”和“厚重的物”,人的物质追求导致人的人格精神浅薄。对于诗人而言,他无法也无力改变这一现状,诗人所能够做的只有拿出他的诗歌,但是诗歌也变成了“无名无字,成为一首永无安宁的漂泊之诗”,这当然使诗人愈发痛心,但是我依然为杨然先生感到庆幸,因为相对于诗人所看到的生存环境以及人和物改变和破坏而言,我们毕竟还有一首“漂泊之诗”来安抚一下诗人敏感而又脆弱的内心。
2008年3月10日
后一篇:大西北诗歌论坛三月精华诗歌选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