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子愚点评大西北诗刊论坛二月精华诗歌

(2008-03-21 14:22:53)
标签:

原创诗评

中国洛阳

余子愚

文化

分类: 原创诗评

大西北诗歌论坛二月精华诗歌选评之一:

 

虚无之书

陆承

我该如何写下去?
写布满陷阱的人生
写小城里灰暗的青春
一遍遍地抄写格言
通向省城的街道上
宽阔而光亮的汽车与河流
童年模糊的光影里
光的脚丫围绕着虹鳟鱼
在细小的石头上歌唱。
唱什么呢
我往往要沉默下去
再酝酿一下吧
还能唱出什么
爆出的那一声令人羞愧万分
唱的什么呢
已不记得的苍老的镜头:
刀斧手的压迫下
穿越寒气与血光的嘶叫
低下去的头颅滚动
不由得我片刻喘息。
这是二零零八年某日的下午
阳光远离温暖的身心
陈旧的桌子上
撒满了皱纹,冰冷和由远而近的冲动
萌发着的地气
这是生活的影射
慢慢平息下去
就这样
该抒写的,该平淡的。
一碗牛肉面早已呈现
和往常一样
和以后是否一样
人群中的雪越来越厚
漫长的牙齿后的污垢
有些肮脏,有些清新。
在灰尘上轮回
也聆听着雪融解的速度
比空气慢
比心跳慢
比二零零八年伟大的事件快
比令我莫名恐惧的二零零九快
在狗吠声中
柴扉的背后
多少年前的顽童在火炉边读着
与雪有关的日子
此刻
更大的顽童大声地说出
大雪如狗毛
被我呵斥。
光阴还将在沉重的睫毛上
而我一一涂改
只写下我的名字
像神秘的箴言
有些紧张,也有着自然的崇高和平静。

余子愚点评:

 

    陆承的这首《虚无之书》以一个问题“我该如何写下去?”开始,几乎是一气呵成,将自己的人生、过去和现在进行一系列对比,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光阴还将在沉重的睫毛上/而我一一涂改/只写下我的名字/像神秘的箴言/有些紧张,也有着自然的崇高和平静。”。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的态度:“布满陷阱的人生”“ 小城里灰暗的青春”,将自己所经历的岁月表现出来。通过写童年的神态,歌唱的选择“要沉默下去”,这是一个令人遗憾的选择。诗人面对眼前的社会现状导致自己的人生由童年时无忧无虑的歌唱到不知道唱什么而沉默下去,这一点我也有同感。面对社会,面对真实的生活,我往往困惑,不知道如何继续写下去,不知道应该“歌唱”什么,所以沉默是无可奈何的一种选择。

    但是诗人并非一直沉默下去,他通过回忆苍老的镜头,对过去经历和眼下“二零零八年某日的下午”进行对比,得出结论:“这是生活的影射/慢慢平息下去”,生活总是平凡的,平淡的,而诗人如何继续诗意的歌唱呢?诗人写道:“就这样/该抒写的,该平淡的。/一碗牛肉面早已呈现/和往常一样/和以后是否一样”,表明了诗人的肯定和怀疑。生活的平淡正如一碗牛肉面,而以后的生活是否还是一样,这是诗人的怀疑。未来总是模糊的,“在灰尘上轮回”中,诗人又一次回到童年,回到“狗吠声中”,回到“柴扉的背后”,但是诗人却没有在过去的生活中沉沦下去,诗人清醒的认识到“光阴还将在沉重的睫毛上/而我一一涂改/只写下我的名字/像神秘的箴言/有些紧张,也有着自然的崇高和平静。”也就是生活虽然紧张,但是应该去追寻自然和平静,这是值得认可的。

 

2008318

 

大西北诗歌论坛二月精华诗歌选评之二:


听雪

雪蛟Z

越是深刻的悲凉
越无法示人

颂词或诟病
都是误读

余子愚点评:

    《听雪》很短,但是意蕴深远,首节“越是深刻的悲凉/越无法示人”将雪拟人化,雪一般是在夜深人静时落下,即“无法示人”,无声无息地来。而当人们发现它之后,“颂词或诟病”,对雪的评价,不同的人当然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但是这于雪而言显然“都是误读”,因为雪终究是雪,仅此而已。诗歌将一些道理准确地表达出来,值得欣赏。

 

2008318

 

大西北诗歌论坛二月精华诗歌选评之三:


25

秋水竹林

青灰色的小街里
雨开始断断续续地落着
几个扁平的物什晃来晃去
一辆车停下 走出的都是压缩的记忆

折进一家陌生的餐馆
里面的人个个蒙着灰尘
连筷子也在抖
看来 天真的有点凉

25页是空白的
只留有一道很轻的擦痕

余子愚点评:

 

    我认为这是一首写记忆的诗歌,诗人从一条“青灰色的小街”开始写起,写到了“断断续续地落着”的雨,写到了几个“扁平的物什”,写到一辆车,从车里走出的人“折进一家陌生的餐馆”,看到“里面的人个个蒙着灰尘”,并且有细节描写“连筷子也在抖”,得出一个认识“天真的有点凉”。这仿佛是简笔画,诗人寥寥几笔将一个场景表现出来。第二节“前25页是空白的/只留有一道很轻的擦痕”,写出了一种认识,或者说是一个结论,认为“前25页是空白的”,而且是具体说明“只留有一道很轻的擦痕”。前25页是什么?是25天,25个月或者25年,还是25次经历?不得而知,总之,诗人通过这样意义深远的句子表明了他的态度,这里能够打动人除了态度之外还有诗人描写景物的能力。

 

2008318

 

大西北诗歌论坛二月精华诗歌选评之四:


自渡

水之后

饮下井水的人
掘地三尺
桃核打开一片绿叶的秘密
如今桃园青翠。他问

佛为何双手合十?

佛曰:拜自己
所有的桃核背着根到处打井
那年你却拜佛不拜己

余子愚点评:

    宗教一直是诗歌的一个题材,中国新诗中有名的神性写作大多是以西方基督教为基础的,而诗人水之后的这首《自渡》却是以佛教为题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一节通过写到秘密而提出一个疑问——“佛为何双手合十?”,而第三节佛的回答简洁干练而又意义深远:“拜自己”。桃核这里成为一种象征,那年“所有的桃核背着根到处打井”,这正如一种生命对生存的渴望。为了生存,生活,我们四处奔波。当下,我作为一个应届大学毕业生,为了工作,也是背着行囊四处奔波,而佛的指引应该拜己自渡,似乎也是对我指点了迷津。一首颇具佛理和禅趣的诗,令人回味无穷。

 

2008318

 

大西北诗歌论坛二月精华诗歌选评之五:

写在大雪阻断民工返乡路途时:迁徙的鸟群

李威

慢下来吧,看那迁徙的鸟群
翅膀已被积雪压伤,跌落在地
有的交颈而眠,有的用胸脯的余温
呵护着正在寒风中僵硬的幼雏

空旷的雪原上,没有路穿过
没有人走过,没有滑翔的暖流
能承载如此众多如此沉重的思乡目光

天幕低悬,低哮着碾压而来
浓云遮蔽了密布天空的陷阱
那里深埋着一个个背井离乡的创痛

夜已来临,即使在梦中
也充满风雪的鞭笞,天空的暴怒
或许在梦中,才能紧攥冰冷的井沿
第一次窥见了风雪中注定迁徙的命运

余子愚点评:

    我是民工的兄弟,我是那迁徙鸟群中的一只鸟。诗人李威的诗歌,给我一种最真实的感动。诗人用呼喊的语言“慢下来吧,看那迁徙的鸟群”,将返乡的民工用“迁徙的鸟群”这一意象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第二节“空旷的雪原上,没有路穿过/没有人走过,没有滑翔的暖流/能承载如此众多如此沉重的思乡目光”,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写出了雪的大,写出了无路可走的焦灼,写出了返乡民工被大雪阻隔的思乡之情。第三节着力表现了雪的残酷,“浓云遮蔽了密布天空的陷阱/那里深埋着一个个背井离乡的创痛”,背井离乡四个字真实表现了民工的生存现状。第四节我被“注定迁徙的命运”震惊,也许对于那些民工而言,一年一度的返乡的确算是一种命运,而大雪的阻隔使得他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某种“注定的漂泊”,“注定的迁徙”,但愿我的民工兄弟民工姐妹能够平安顺利返乡,正如舒雨湖老师所言,让南国雪事成为一种历史记忆。

 

20083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