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  豆

(2017-05-16 21:53:22)
标签:

yaddo

文化

历史

分类: 看世界

 

 

          沈东子

 

 

文学院是作家们聊天撩妹的场所,一个作家如果写不出好作品,那么文学院的经历就显得很重要了,比如说曾经在鲁迅文学院进修过,同学当中不乏诺奖鲁奖获得者等等,这也是其文学生涯值得夸耀之处。从这层意义上说,文学院还是有其存在价值的,至少对于不知名的作家而言。

 

如果作家本人很优秀,作品蜚声海内外,那么文学院的经历就不那么重要了,在煌煌巨著面前,文学院会显得初级而业余。一般来说,名作家在什么学校念过书,读者是不知道的,也不在乎,宁可记得其作品,记得作品里的金句。如果把文学院定位为作家麇集的场所,这样的场所美国也有,而且不止一处。

 

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爱荷华作家工作室,美国还有一个雅豆艺术家营地。若说爱荷华那家还有学院风气——毕竟办在大学里,那么雅豆营地则完全是波希米亚风格,更合作家们的胃口,因此在这个营地来来往往的大作家,比爱荷华多得多。美国人说雅豆,相当于一些中国作家说鲁院。

 

说起来有点伤感,雅豆的诞生与一个悲伤的故事有关。这地儿位于纽约北边的萨拉多加,原先属于大银行家特拉斯克夫妇,特氏不仅有财力,对社会变化也有自己的看法,他最先资助爱迪生发明灯泡,后来又牵头创办《》,夫人凯特琳娜终生痴迷于文学。可是不幸的是,夫妇俩生养的孩子有先天缺陷,四个孩子都早夭。

 

没有子嗣的特氏夫妇,决定将这片四百英亩的土地建成花园捐出去,给居无定所的作家艺术家一块安生之地,而雅豆这个称谓,来自小女儿克里斯蒂娜。特氏夫妇曾带她去一家小客栈住过,那客栈跟爱伦坡有点关系,坡曾在那儿小住,潜心修改长诗《乌鸦》。客栈附近有一片树林,当时克里斯蒂娜正牙牙学语,总是把树林里的阴凉处“夏豆”(shadow),念成“雅豆”(yaddo),逗得父母哈哈大笑。

 

雅豆营地开放后,入住的作家络绎不绝,从这营地走出去的大作家,可以组成豪华的文学方阵,小说家卡波蒂、奥康纳、鲍德温、麦卡勒斯,诗人洛威尔、毕晓普、泰德休斯和普拉斯夫妇等,都是文学史上的名人。雅豆也曾出现过中国人的影子,1946年老舍访美,被安排在雅豆居住三周,20年后他因此被迫投湖。

 

当然也并非所有作家都喜欢雅豆,一些人喜欢,另一些人就必然不喜欢。《教父》的作者普佐非常不习惯这个地方,他的小说人物众多,热闹喧哗,充满激烈的社会冲突。普佐住了几天就受不了,觉得呆在如此不食人间烟火之地,根本写不出黑帮的嘴脸。

 

雅豆曾遭遇过一场火灾,在重建的前厅墙壁上,有一只涅磐的凤凰,下面刻着一句拉丁文铭文:我,雅豆,为和平而再生。这片伤心地本来是特拉斯克夫妇内心的阴影,但他们通过努力,把这儿变成了作家们向往的阳光之地。雅豆如今是美国历史文化遗产。2005年五月,一伙汪达尔暴民袭击了雅豆,他们将雕塑、长椅和回廊等统统喷上蓝油漆,以此表示对现代艺术的憎恶。好在雅豆名声在外,公众很快筹资将营地修旧如旧,恢复原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