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看名人 |
波伏瓦的一生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男人,萨特很知名,大家都知道,艾尔格伦有点名气,知道的人也不少。两个男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萨特个子小,长得老相,眼睛还有点斜视,艾尔格伦是瑞典裔帅哥,个头高大,相貌俊朗;萨特思维严谨,以思想家的身份写小说,获诺贝尔奖,艾尔格伦既帅气又率性,其小说也不赖,《金臂人》获普利策奖。就是这样两个男人,一个在巴黎,一个在芝加哥,基本上主宰了波伏瓦的感情生活。波伏瓦以艾尔格伦为原型创作的小说《满大人》(也译作《名士风流》),获龚古尔奖。
这一女两男都非等闲之辈,有那么一段时间,波伏瓦在两个城市之间频繁飞行,如同飘零的鸟儿,看不清自己的窝究竟在哪儿。想了好几年,终于有一天,她想明白了。她对艾尔格伦说,爱情有必然与偶然两种,你是我偶然的爱人,我的心始终属于他(指萨特),他才是我必然的归宿。艾尔格伦深受伤害,余生是在这句话的阴影中度过的。如果波伏瓦把这句话扔给萨特,相信萨特扛得住,这个矮小的男人有着磐石般坚强的内心,也正因为如此,波伏瓦无法撼动他,所有的爱与恨,最终都化作似水柔情。
帅气的艾尔格伦有多率性呢,不妨举个例子。1956年,继《金臂人》之后,他又写出了小说《漫步荒野》,故事发生在一个德州小镇,主人公酗酒成性,惟有在酒醉状态下才感觉自己被人尊重,酒醉才是天堂。这本书不如《金臂人》那么轰动,但书中醉鬼总结出的“人生三不”,倒也经常被人引用,一曰不与医生聚赌,二曰不蹭妈妈的饭吃,三曰不睡麻烦缠身的女人。小说出版后,马上就有制片人前来洽谈,要改编成电影,艾尔格伦大受鼓舞,决心绕开经纪人,自己来谈这单生意,好好地赚它一大笔。
当时有个叫莱伯沃斯的制片人出价两万五,买小说改编权。艾尔格伦找来几个朋友商量对策,朋友们倒也够哥们,帮他仔细琢磨合同条款,认定莱伯沃斯并非自己想拍电影,是想做转手买卖,买下改编权再转卖给别人。大家都劝艾尔格伦别签合同,可他嘴上答应,转过身就把合同签了,随后将支票搁在餐桌上,每天进餐都乐滋滋瞅上两眼,弄得支票上全是汤汁。看了一礼拜后,他去银行兑换成现金,拎着满满一包钱,买下芝加哥的一套公寓,准备拿来出租。
不过他很快就发现,想做房东可没那么容易,他既找不到房客,也不会联系中介,公寓根本租不出去。有钱就是任性,他一气之下把公寓卖了,折价卖回给原先的房东,亏了一大笔钱。恼怒中他把剩下的钱拿去豪赌,想凭运气扭亏为盈,结果输了个精光,不到两个月又成了原先那个艾尔格伦。朋友们的判断是对的,莱伯沃斯以七万五的价钱,将改编权卖给另一个制片人费尔德曼,后者请来简·方达和卡普辛主演,赚了好几百万。艾尔格伦至死都没看那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