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钟声悠扬

(2014-03-10 14:09:44)
标签:

拉赫玛尼诺夫

文化

分类: 看名人

 

钟声悠扬

           沈东子

 

 

俄罗斯大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长年生活在海外,1912年,拉氏正在美国巡回演出,一天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附上了俄罗斯象征派诗人贝尔蒙的一首译诗,题目叫《钟声》:“听那雪橇滑过的铃声-/那是银钟!/那音色传递的快乐多么生动!/铃儿叮咚,叮咚,叮咚/响彻这冰天雪地的夜空。/星辰撒满头顶苍穹/似乎也闪烁出/水晶般快乐无穷。”写信人建议拉氏,把这首诗改编成音乐作品。拉赫玛尼诺夫确实想把教堂钟声改编成音乐,他在回忆录里这样写道:

 

“俄罗斯每个城市都有教堂钟声,这些声音伴随每个俄罗斯人,从出生到死亡,任何一个音乐家都不可能回避教堂钟声的影响,我无时不刻感受着钟声带给我的欢乐和悲哀。童年时最快乐的记忆,就是聆听诺夫格拉德城圣索菲亚教堂那口大钟的钟声,奶奶带我进城做礼拜时,常常可以听到。敲钟人是音乐家,敲出的四种音色,让人听着有流泪的感觉。要是我能在钟声中注入人类的情感,那是因为自己大半生都生活在莫斯科的钟声里。”

 

写信人显然听说过拉氏的想法,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拉氏后来果然根据《钟声》的节拍,创作了大型交响乐《钟声交响乐》,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那么写信人是谁呢?拉氏后来找到了她,是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大提琴的女学生丹尼洛娃。原来这丹尼洛娃是一位羞涩而内秀的女孩,她喜欢诗歌,是贝尔蒙的粉丝,这贝尔蒙深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尤其是波德莱尔的影响,而波德莱尔又是美国诗人爱伦·坡的崇拜者,将坡的许多诗歌译成法语,贝尔蒙对坡的诗歌一见钟情,又译成俄文,这首《钟声》就是坡的作品。

 

说实话,贝尔蒙虽然也是俄罗斯白银一代诗人中的一员,但诗名还真不如他作为翻译家的名气大,他的译作影响了一代俄罗斯作家,也感染了许多俄罗斯读者,丹尼洛娃就是其中一位。贝尔蒙译得确实好,她读过后深受感动,情不自禁抄下译文寄给了拉赫玛尼诺夫,但又不好意思署名。拉氏读罢也很受触动,决心谱成曲子。他当时杂事繁多,为了静下心创作这部交响乐,携全家住进罗马一所僻静的房子,那房子先前的租户是柴可夫斯基。

 

“在罗马安静的午后,眼前放着坡的诗篇,我仿佛听见了钟声的旋律,把那些表达人类情感的美妙音符,一个个写在纸上。这是柴可夫斯基曾在此创作过的屋子,也是他用过的桌子,我在这里激情澎湃,有如神助,写下了自己作品中最满意的一部。”拉氏写道。

 

次年130日,《钟声》在圣彼得堡演出,赢得阵阵喝彩。最有意思的是,作品在俄国的成功,反过来引起美国人的关注,美国人又将交响乐译回英文,后来在费城上演。《钟声》是坡的心声,坡很注重乐感,将人生分为四节,出生、婚姻、恐惧和死亡,每节的钟声都不一样,拉氏严格忠实于坡的原义,对《钟声》进行音乐的演绎,用另一种艺术手法,让坡的心声在世界各个角落回响。丹尼洛娃的一封信,促成了一部伟大的音乐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王八池
后一篇:荷叶上的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