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甲虫》与珍珠港
(2014-01-27 13:03:58)
标签:
爱伦坡文化 |
分类: 看世界 |
《金甲虫》与珍珠港
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何影响人,可以举一个例子。19世纪末,在遥远的摩尔多瓦首都基希纳乌,一户犹太人家降生了一个小男孩,取名叫沃尔夫·弗里德曼。这基希纳乌原先是奥斯曼帝国所属罗马尼亚的一部分,后因战败划归俄国,由于归属发生变化,当地局势一直动荡不安,后来又发生反犹活动。弗家为避免受牵连,1892年全家逃亡美国,在宾州小镇匹兹堡定居下来,小男孩改名叫威廉斯·弗里德曼,这时他还不满3岁。小弗里德曼开始在美国受教育,一家人本来说罗马尼亚语,这时改说英语了。
上中学时,小弗读到一篇小说叫《金甲虫》,一下就被迷住了,这篇小说改变了他的命运,若干年后也改变了美国的命运。原来《金甲虫》是美国19世纪作家爱伦·坡撰写的一篇推理小说,熟悉坡的读者,都熟悉这篇小说。小说讲述主人公如何通过破译羊皮上的密码,找到一座小岛上的宝藏。坡长年醉心于编造密码,花大量时间探究密码的构成,这在小说中有详细描述。这些描述让小弗深为叹服,从此立志于研究密码学。
大学毕业后,弗里德曼正思量该做什么,这时他遇到一个叫费伯阳的百万富翁。费伯阳早年通过做纺织品买卖发了大财,有钱后,一直想做一些有意思的事。他读莎翁剧本,总觉得那些本子不是莎翁写的,应该另有写手,他认定那写手很可能是培根。于是他决定请人用密码学揭开这个谜。他找到一个叫盖璐普的女子,请她去英国研究莎翁和培根的笔迹,盖本来就热衷于研究培根,自然乐意做这件事。费伯阳见到弗里德曼,看这小伙子迷恋密码,就叫他去英国协助盖。弗里德曼去了,没过多久,就把盖璐普变成了弗里德曼夫人。
弗氏夫妇研究的结果,证明莎翁剧本确实为莎翁所写,费伯阳虽然失望,但也算了了一个心愿。不久一战爆发,弗里德曼领导的密码实验室,破译了德国人的情报,获悉德国为打击英国士气,决定给闹独立的印度分离组织运送军火,事后搜集到的情报,证明时间地点都准确无误。弗氏的破译能力引起美军方注意,专门为他成立密码处,这给他日后大显身手提供了条件。二战期间,德军在欧洲肆虐,日寇在亚洲猖獗,对于美国是否参战,国内意见不一,因此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美国一直持观望态度。
弗氏这时潜心研究日本人的密码,破解了日人新一代外交密码代号“紫”。“紫”专供日本外务省与驻美使馆联络使用,原来的密码叫“红”,早被美国人破译,于是取成语“红得发紫”的意思,推出“紫”,不想很快也被弗氏破解。弗氏通过监听日本使馆电讯,获得日人偷袭珍珠港的绝密情报。至于美国政府获得情报后,为何依旧放任日寇偷袭,这是后人争论的话题,有说美军疏于防范,也有说是罗斯福总统有意为之,以便找出参战的强有力理由,无论哪种说法更接近真相,弗里德曼抢先一步侦知日军情报一事,是确凿无疑的。不知道日本人后来有没有推出更新一代的密码“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