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欢迎您!”
沈东子
奥运会还有几天就要在北京开幕了。小时候曾经跟小伙伴争论,我们国家的运动员,要是去世界上跟别国运动员比赛,不知能拿几块金牌?所谓小时候是指上世纪70年代初,那时我们不兴说我国,报纸上说,我们不说,我们说到我国,就说我们国家,好象这样国家就真的成了自己的家。那时中国人不能离开自己的家,不可能出国跟外国人比赛,更没见过什么金牌,传说中的奥运会冠军,都是在书上看的,因此我和小伙伴的争论,也没什么见识,我说能拿到一块就不错了,他说给去参加就不错了,参加奥运会都要穿西装打领带的,我们哪有西装哪有领带呀?
哪像现在,奥运会居然就要在中国举办了,是承办,不仅仅是参加。想想阿富汗、伊拉克、柬埔寨那样的国家,一个国家只能推举一两个运动员来比赛,而且估计连复赛都进不了,只是重在参与,代表一个国家亮个相而已,让世人不要遗忘了他们的祖国,那情景跟当年中国人参加柏林奥运会也差不多,在国内传得神乎其神的飞人也好,美人鱼也罢,第一轮下来就打转回国了,那不过也只是70多年前的事情。那时候世人眼中的中国,跟如今世人眼中的阿富汗,估计也差不多,只是中国版图更大,人口更多,给人感觉更可怜。后来看武侠小说时,我有时候会想,那些侠客那么厉害,跳那么高,飞那么远,为什么没谁去奥运会上拿几块金牌回来呢?也许人家不屑吧。
据说现在北京的老头老太,出租车司机,售货员,小摊贩,都在忙着学英语呢,每人都要学会说Welcome
to
Beijing(北京欢迎您),见到洋人说上这么一句,也好显示我泱泱大国的友善与慷慨。这让我想起十几年前跟大胡子诗人莫雅平去上海的经历。那年夏天我们到了上海,到了外滩,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我们从南京路口出来,刚走上黄浦江边的长堤,一下就围上来几个漂亮姑娘,她们先用日语招呼我们,见没反应,又改用韩语,见仍无反应,就散开了。姑娘们毕竟见多识广,看我们黑眼睛黄皮肤,懒得再用英语、法语或德语试探,据说这些语言,她们都略懂一些,至少几句甜蜜的调情话,是会说的,当然会说的,还有阿拉伯数字。
不过还有比姑娘们更执着的人。没过多久,过来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上来就哈罗,问我们是哪里人?我说是中国人。他笑起来,说中国人哪有这种发型的,我知道的,你是马来西亚人。他指指莫大胡子说。其实我们的头发也没什么,就是长些,比一般人长些。——你还别说,那小伙子还真有先见之明,911后莫大胡子去欧洲,每个关卡都对他格外关照,倒不担心他是人弹,主要还是怀疑他是阿訇之类的军师,要知道许多穆斯林高参都蓄着一把蓬勃的胡子,如拉丹的副手扎瓦西里就是。
说完莫大胡子,小伙子又对我说,你吗,是新加坡的。说这些话时他一直用的是英文,而且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见他这么自信,我们只是笑笑。他见我们无言,估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一定要陪我们逛逛,一边走一边用英文介绍上海的人口呀,面积呀,主要街道呀,主要商店呀等等,那架势如同上海市政府主管招商引资的负责人。他陪我们一直走到人民广场,那时浦东还没盖好,要不他准保要陪我们走到浦东不可。他说了一下午的英文,后来说累了,我们也听累了,记得分手时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Welcome
to
Shanghai!说完朝我们挥手再见。按照如今时尚的译法,这句话应该译作“上海欢迎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