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一群西方志愿者的即席谈话

(2007-02-16 10:06:36)
分类: 看中国

与一群西方志愿者的即席谈话

 

与一群西方志愿者的即席谈话

                                   沈东子

 

应阳朔中英文书院院长欧文的邀请,15日下午给该院第21期外教培训班的学员讲了一堂课。学员有20多人,分别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培训结束后,将前往各省偏远县城,担任高中英语老师。

 

我先从19世纪的西方传教士说起,说跟那些传教士相比,他们如今的条件好了很多,当年洋人在带来福音的同时,还带来了鸦片,戕害了几代中国人,那时候的传教士,为了说明基督不是鸦片,得花费巨大的努力,打消中国人对洋人的戒备和疑虑,获得信任,哪像现在,随便一个洋人走在街上,赢得的都是羡慕的眼光。这段话的前半部分有些沉重,洋人们满脸峻色。

 

接着我说到他们往后的工作,希望他们带去的不仅仅是英文,还有进取的观念,并引用一个德国小伙子在偏远山区修路的例子,说帮村民修一条路固然是好事,让村民明白自己可以动手修第二条、第三条路,则是更好的事。说文化的差异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孤单、挫折都是随时可能发生的,需要格外坚强的承受力。洋人们点头同意。

 

随后说到了文化,这是洋人最感兴趣的。我说中国当然不算发达,可为什么发达的西方人喜欢来一个不发达的国家,研究它的文化呢?因为至少它的古代文化是发达的,并非一无可取,因此发达和不发达,也是相对的。这时欧院长问洋人,谁能说出几个中国文化名人的名字?一个美国人说出了罗贯中,他是个三国迷,一个澳大利亚姑娘说出了孔子和老子,还有人说出了李白和杜甫,没人提到曹雪芹,至于当代中国文化人,更是被集体遗忘。后来用餐时,一个美国加州的小伙子甚至提到薛涛,让我感到惊奇。

 

接下来我说到了环境污染,这是西方人熟悉的话题。我说各位前往的地方,多半还未开发,属于越来越少的净土,希望他们能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让当地人明白一草一木的珍贵,爱护好自己的家园。现代化不等于城市化,更不等于工业化。我还说明污染有各种形式,除了垃圾——我顺便谴责一些西方轮船把放射性化学垃圾运往中国,还有光污染、声污染等等,加拿大女士贝茨当即举手表示同意,说在漓江上进行歌舞表演,就是一个不好的例子。

 

最后我说,各位抛下富裕的生活,远离父母,远离朋友,做一个志愿者,到陌生的国度帮助别人,不取分文,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我都非常钦佩,要知道中国虽然拥有世上最众多的人口,可是会作出这种选择的人,很少很少,我不知道你们的力量从何而来,可这力量毕竟呈现在我的眼前,每每想到这一点,我都怦然心动。

 

听到这里,许多洋人为之动容,轻声说thank you. 贝茨女士说她想活得丰富些,体验另一种生活。我说这是谦词,人都想体验另一种生活,可是许多人想体验的是纽约的奢华,巴黎的时尚,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体验贫困与隔膜的,如今的中国,说富不比西方差,看看大城市的高楼,品牌时装,名贵手表,说穷却比西方穷,遥远山乡的孩子,连一册课本都买不起,可是你们没有选择去北京、上海教书,这是一种高贵。

 

临分手时,一个穿唐装的小伙子走到我面前,朝我鞠了一躬,说谢谢我的理解。他说他在当地报纸上见到招聘去中国执教的志愿者,就报了名,结果遇上一位有同样志向的姑娘,两人结为情侣双双来到阳朔,会双双前往大西北的一个小县城,至少呆5年。说着他指了指旁边的一个金发女孩,那女孩很腼腆,朝我笑笑。

 

英文说起来不利索,毕竟不如汉语好使。

                                                                                             20072

 

(题图摄影王布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