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上那块虚拟的砖

(2006-10-25 20:23:59)
分类: 看世界

手上那块虚拟的砖

                                                  沈东子

 

小时候民风凶猛,大男孩常常啸聚群殴,殴斗的方式很多,最厉害的一招是拍砖,一群人围住一个人,抓块砖往脑袋一拍,砖断了,人也血流满面。那时候四处断墙残垣,别的东西没有,要砖随时都有,抓起来拍格外顺手。我见过动作最快捷的一次,拍者不待被拍者反应过来,已在同伙掩护下逃进夜幕中,那速度用当今的语言,就叫“闪”吧。

 

现在网络上的拍砖,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拍起来也很凶猛,拍砖者往往懒得看完文章,或者只针对文中一个观点,一句话,就砖如雨下,一通发泄后,拍拍屁股走人,也不留名。可怜的被拍者,承受力强一些的,也就笑笑,弱一些的,会感到郁闷,甚至关掉自己的博客,从此不再上网。于是有人提出,为了约束网络暴力,应该实行网络实名制。我不赞成这种做法,因为网络自由,关系到思想自由。谩骂和诽谤,可以用法律解决,不同的观点,需要经由不同的途径传达。如果一个社会的公民,时常会想到要用匿名表达自己,那么问题不在匿名,而要从社会本身去寻找。这个问题牵涉太多方面,本文不想展开探讨。

 

网络上的拍砖,是虚拟的砖,由此想到另一种砖,也是虚拟的,但分量要更重,就是敲门砖。敲门砖有很多种类,文学是一种。在中国这个崇尚官本位的国度,用文学敲开官爵的大门,是有悠久传统的,比如科举考试,写出一篇漂亮文章,得到皇帝的赏识,仕途就宽广了。如今科举制度已被废除,但通过写作挤进官道,依然是为官的重要方式,听起来至少比买官要干净些。

 

但是就像一个人不能同时走进两条河流一样,文学这块砖也不可能同时敲开两扇门。政治关心的是权力,文学关心的是生命,二者的着重点不一样,由此延伸的方式当然也就不一样。世上没有纯粹的文学,文学既然是对人世的介入,说跟政治没有关系,那是天方夜谭。就说诺贝尔文学奖吧,冷战时期明显偏向苏联东欧的异见作家,索尔仁尼琴、布罗茨基都是例子,去年授予英国人品特,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激烈批评伊拉克战争的态度。

 

真正的文学,总是要对强权表现出清晰的立场,批评乃至批判,是基本的良知,一个作家跟强权结盟,或者表现出沉默,都别再奢望戴上大师的桂冠,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强权与真正的文学,也不可能和平相处。

 

法国人马尔罗的小说,写得多好啊,读过他的《人的状况》,是写20年代中共组织的上海工人起义的,还有小说《征服者》和回忆录《反回忆录》,都跟中国有关,可是马尔罗等了许多年,也没等到诺贝尔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出任过戴高乐政府的文化部长。尽管作为文化部长的马尔罗,比较开明,也比较宽容,但在斯德哥尔摩的评委眼里,这毕竟是一个官。相比之下,赛珍珠就幸运多了,同样是以洋人的目光看待中国,坦率地说,《大地》的文学性比《人的状况》差老远了,可是赛珍珠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非洲小国塞内加尔,出了个享誉世界的诗人桑戈尔,虽然被数度提名,但始终未获诺贝尔奖,因为他做过塞内加尔的总统。那些评委不会因为他做过总统,就优先考虑他获奖的可能性,很可能恰恰相反,为了避免被世人诟病,反而要把他排在获奖候选人名单的后面。诺贝尔奖后来颁给了对本国军政府持批评态度的尼日利亚人索因卡。

 

王蒙也是一个例子。我相信他一直在等待着诺贝尔奖,中国的评论家们也对他寄予厚望,在给本国作家排序时,常把他排在首位。但是我对他获奖的前景不太看好,原因之一是他做过文化部长。尽管他做部长很低调,也有意与当局拉开距离,比如896月称病不出,尽管大家都知道,其实在中国掌管文化的最高官员,并不是政府的文化部长,而是党的宣传部长,可是部长就是政府的一个官。文学这块砖,既然敲开了一扇门,那么距离另一扇门就会更加遥远。

                                                                                2006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