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月色下的贞节牌坊

(2006-08-13 15:20:47)
分类: 看桂林

(左边的石头,是贞节牌坊的基座)

 

月色下的贞节牌坊

 

 

月色下的贞节牌坊

 

                                           沈东子

 

 

最早知道贞节牌坊,是读鲁迅的《我之节烈观》,依稀记得里面有一句话:“皇帝要臣子尽忠,男人便要女人守节。”于是明白原来皇帝害怕奴才不忠,跟男人害怕女人不贞,是一个道理。后来看到刘海粟一本早年的画集,里面收了一幅描绘西湖夜色的油画,月光下的苏堤上,有一排柳树,柳条间是一座贞节牌坊,色调清冷,当时就把月色和牌坊同时记住了,感觉二者有某种隐秘的联系。

 

非常凑巧,第一次见到贞节牌坊,确实也跟“月”有关,是在桂林东北边60多公里的一座村落,那地方叫月岭,是清末重臣唐景崧的老家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满清把台湾割给日本,唐景崧是当时的台湾巡抚。月岭的古民居,在桂北有些名气,共有六个大院,相传是明末清初,一位唐姓富豪为六个儿子盖的。六座庭院由平滑的青石板路连接,古井、石磨、戏台、鱼池等一应俱全,与晋商大院比也不逊色。村外的贞节牌坊,是为其中一个儿媳立的,据说她嫁进唐家的第二年,丈夫就死了。牌坊正面“孝义可风”四字,如今依然清晰。

 

牌坊,用如今通行的语言来说,就是纪念碑。牌坊有各种各样的,纪念不同的人和事,贞节牌坊纪念的,是守节的女人。所谓守节,就是丈夫死后不改嫁,依然孝敬公婆,悉心抚养遗孤,最终把孩子培养成了国家栋梁。这种观念,中国人古已有之,到了宋朝,更是被发扬光大,以程颐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句最为著名,也遭到最激烈的抨击。须留意的是,并非仅仅守寡,就可以立牌坊的,如果孩子成人后未能出人头地,依旧是个农民,那么这寡就算白守了。守节是男人对女人的期盼,作为交换,功名则是女人对男人的要求。

 

相信现代女子,对贞节二字很敏感,也很反感,好在现代社会,对女人也没有守节的要求,所以月岭的牌坊,也就成了怀旧的古董,不时有游人远道而来,在牌坊下摆个甫士,拍个照,说几句玩笑话,然后继续寻访唐景崧故宅。

 

在苏州观看园林时,我曾经想到,没有告老还乡的官吏,何来风情万种的狮子林、拙政园、留园?那些拱桥、水榭、雕梁画栋的门楼,需要多少万银两才能筑就?而那些银两,仅仅靠俸禄,能聚敛起那么多吗?官员敛财是历朝历代的传统,古代的赃款还多少给后人留下了几处凭吊的遗迹,如今的赃款,恐怕要么进了赌场,要么成了海外的豪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