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火焰上的女巫

(2006-04-11 17:19:03)
分类: 看电影
(电影<圣女贞德>海报)
 
火焰上的女巫 

火焰上的女巫

沈东子

 

西方人对待不同的见解,也不是天生就讲道理的,见解不一样,他们会用火,比如欧洲人一度认定,阳光只照耀他们自己,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不仅欧洲不在地球的中央,连地球也不在宇宙的中央,提看法的还是他们自己的白种同胞呢,他们也要用火来对付,比如哥白尼,还有布鲁诺,居然就被烧死了,不仅烧,一边烧,还一边对旁观者说,烧死的是巫师,都是巫师。顺便说一句,他们烧死谁,都说是烧死巫师,如果是女的呢,比如贞德,就说是女巫。

最初读到有关女巫的文学作品,是萧伯纳的《圣女贞德》,书中描写当时法军在英军扫荡下望风披靡,北部全线溃退,法国危在旦夕,这时一个来自洛林的牧羊少女挺身而出,领军大败英军,被称为“奥尔良女郎”,这就是贞德,那时她还不是圣女,但已被许多法国人视为神的化身。后来贞德被嫉妒的法国贵族勃艮第公爵俘虏,出卖给了英国人,英人辩她不过,就说她是女巫,把她送往诺曼底的鲁昂烧死了。

贞德被处火刑时,大批市民蜂拥而至,其中许多妇女趋前探头查看,想验证这个传说中身着男装,不谈恋爱的女子,是不是处女。这情景令人想起秋瑾赴难,当时绍兴老百姓传唱着一首即兴民谣:“杀了秋瑾,天下太平。”无论什么时代,庸众总是多数,要不怎么称众呢。贞德是在1431年,被当作女巫烧死的,过了将近490年,直到1920年,法国人才良心发现,将贞德尊为圣女。

用火对付异议的做法,在西方一度十分盛行,因此在西方以女巫的名义被烧死的妇女,数量要大大多于这个世界的其他地方。当然这多少也说明,那边的女人要更有见地,从斯陀夫人,到波伏娃、卡森,似乎都可以证明这一点。前者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改变了北美黑人的命运,中者的《第二性》,促使女人自己走出了性别的囚笼,而后者的《寂静的春天》,引发整个人类对污染这样的生存话题,进行更深刻的思考。《寂静的春天》说的是,如果人类只注重发展,不注重保护,那么有一天生灵会死绝,等到春天来临,世上一片寂静萧瑟。

这些女人对社会的洞察,确实较之任何男人都不逊色,不但不逊色,甚至更出色。幸好西方人后来不烧女巫了,否则她们都有可能遭遇烈火。不知道那些只会描写乳房和大腿感觉的中国女作家们,在这样的同性面前,会不会有些愧意?可能不会吧,所有的感觉都集中在乳房和大腿上,长年被心中的欲火烧得嗷嗷直叫,哪里还有多余的精力,去品味那些与身体无关的东西?

当然放火不是男人的专利,西方的女作家们也喜欢放火,尤其是在爱情这件事情上,一旦感觉遭遇不公平,往往格外生气。或许女作家们,常常才智过人而相貌平平,哪怕被称为美女作家的女作家,其实容貌也未必真的很出众,这样称呼,实在是社会出于善意,给予的一点安慰罢了,所以一旦在小说中遇上这种伤心事,就会不约而同地放一把火,在想象中把容貌、家境、年龄、肤色、信仰、地位等等,全都烧掉,幻想烧出一个公平世界来。夏绿蒂勃朗特(《简爱》)、达芙妮杜穆里埃(《丽贝卡》)和玛格丽特米切尔(《飘》)都干过这种事。

中国作家面对这种世上不平事,偶尔也有想用火攻的,记得贾宝玉和薛宝钗成亲那天,曹雪芹(或者高锷)让林黛玉想到了火,可是无论是他,还是她,都太柔弱了,那点火没能烧起来,没能烧掉潇湘馆和怡红院,烧出一个新世界,只烧掉了林妹妹几绢带泪的情诗。

                                                2006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