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 官 考

(2006-02-09 11:44:34)
分类: 看中国
清 <wbr>官 <wbr>考 

沈东子

 

首先要说明,这里的清官,指的不是清廉的官,而是清朝的官。清朝的官远远不是清廉的官,二者的距离何止十万八千里。清朝的官吏制度是什么样的呢?

清朝实行的是皇帝任命制,官吏无论大小,均要首先参加科举考试,一旦通过即算是走上了仕途。不同等级的考试由不同的考官主持,贿赂考官相当于买官,因此买官现象从考试就开始了。选举有贿选,考试当然也有贿考。所有“合格”的考生,都由皇帝任命为各级官员,只要得到皇帝钦点,除非犯下重罪,被削职为民,一般都终生享受荣华富贵,再也不会过老百姓的苦日子。所以仕途,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

至于走上仕途后,是否能继续往上走,能走多远,那就要看各人的造化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人靠溜须拍马,有人靠裙带关系,有人送礼,有人使钱,也有极少数人依靠极其出众的才干,得以一步一步晋升。

清朝的文官品级分为九等,每等又有正从之分,所以共有十八个等级。如正一品,有太师、太傅、大学士等;从一品,有少师、少傅、协办大学士、尚书等,其中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各部部长;正二品,有各省总督,相当于省长;从二品,有巡抚、布政使等;到了正七品,就是知县,也即通常所说的县太爷,按如今的级别,相当于县处级干部吧。八十年代风行一时的豫剧《七品芝麻官》中,那个号称“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唐知县,就是个县处级干部。至于八品、九品,自然就是科级、股级干部了。

当上官,就要有官的装束。现在官员的装束通常是中山装和西装,清官的装束要复杂多了,每个品级都有相应的头饰,比如在显示不同地位的顶戴花翎上,最重要的饰物是顶珠,一品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七品用素金。后来因为与西方列强交战失败,屡屡赔付黄金白银,国库越来越空虚,宝石都用玻璃珠代替,素金也变成了黄铜。至于顶珠下面的羽毛,用什么鸟毛,什么颜色,也多有讲究。

这些用八股文考出来的官员,除了背得一些官场上的繁文缛节,懂得以何种方式收受贿赂,不通天文地理,不懂工商手艺,更不知道什么叫做法,却以百姓父母官的身份,往大堂上一坐,就敢对社会民生的任何问题进行判罚,可以想见由此会给百姓带来多少冤屈,会制造出多少桩“杨乃武与小白菜”。

当官有很多好处,比方可以骑马,可以坐轿子,不过这些都不算什么,首要的特权是犯了罪不用受罚,可以用钱赎罪,至多也是降级处分。也有高官被处决的,和坤就是一例。和坤是清史上有名的大贪官,抄出的家产相当于国库,史书上有“和坤倒,嘉庆饱”之说,但嘉庆杀他,倒并不是因为他中饱私囊,而是因为他专权。和坤得乾隆倚用,网络亲信,打击异己,招致众人愤恨,这才是他真正的死因。

满清贪官不计其数,当然不止和坤一人,各地的深宅大院就是明证,当时就有人说,没有告老还乡的官吏,何来风情万种的苏杭庭园?那些拱桥、水榭、雕梁画栋的门楼,需要多少万两黄金加白银才能筑就?而那些黄金白银,仅仅靠俸禄,能聚敛起这么多吗?不过好歹还给后人留下了一些园林美景,没拿去赌博输个精光。

表面上看这些官员的薪俸并不高,大约几百大洋,但通过用权聚敛的财产,常常是薪俸的千百倍,所以老百姓会说,腐败是常事,清廉是特例。为了约束官吏的腐败,朝廷也想过一些招数,比如规定官员不许经商,不许在出生地二百里以内任职,不许与辖区内的女子结婚,以免盘根错节,结成家族利益集团。然而皇权体制的局限,注定这些措施不但不能约束贪官污吏,反而更促使官员不求建树,在任期内加紧对当地进行搜刮。

                                                     2005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