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看名人 |
半 塘 岭
沈东子
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桂林是有名的战时文化城,接纳过众多文化名人,丰子恺是其中一个。1938年日寇攻占上海,丰子恺不愿做亡国奴,举家流亡,携妇孺十余口,告别心心念念的缘缘堂,一路艰辛辗转,由浙江来到桂林,逗留了十个月。期间他仔细观察了桂林的地形地貌,留下了这样的描述:“山水渐渐美丽起来,山形忽然感到奇特,远望似犬齿,又如盆景中的假山石……。桂林的特色是奇,却不能算甲,因为甲字有尽善尽美之意。”(《初面桂林》)
丰子恺显然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说法,提出了异议。“甲”其实就是“最”的意思,符合中国文化的独尊传统,看惯江浙美丽水乡的丰子恺,对此当然不能认同,在他眼里,雁荡山的雄奇,富春江的瑰丽,都不比漓江逊色,何必要用一个“甲”字比试高低呢。
三十多年后,也即七十年代末,那时丰子恺已经去世,他的小女儿丰一吟携女来到桂林,想寻访当年流亡的足迹,可是说出的地名很陌生,像是秧塘机场、临桂师范、半塘故居等,不但我父亲没听说,无从导游,普通的本地百姓也说不清方位,而丰女士流亡时尚年幼,也没有多少记忆,历史就这样失去了踪迹。丰家母女只好看看杉湖,游游漓江,吃碗米粉。
历史真的失踪了吗?没有。原来丰子恺在桂林时,住在西郊临桂县城附近的两江半塘岭,也即现在的桂林两江国际机场附近。半塘岭因出过清末临桂词派的代表人物王鹏运(字半塘)而闻名。那里不但有李宗仁的老家,飞虎队的机场,还有章亚若的坟茔,但都被时光尘封着,已逐渐被人淡忘,后来还是因为章孝严等人前来祭奠母亲,媒体追踪报道,方才又为外人知晓。
笔者前年去过一次秧塘机场旧址,依稀可以辨认出日军轰炸的弹坑,还有用作飞机掩体的巨大土堆。丰子恺是在桂林得知缘缘堂被日军毁灭的,想象当年这位蓄须明志的长者,一定曾手捻长须,遥望过家乡方向妩媚的青山。如今又三十多年过去,丰女士见过的桂林,也已面目全非,时间的手,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将历史涂抹覆盖,只有蜿蜒东去的漓江,依然在秋夜发出淙淙的水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