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寒风中的安娜

(2006-03-05 12:28:27)
分类: 看电影
寒风中的安娜 

       

          寒风中的安娜

                                                                                沈东子

 

      什么叫文学名著?名著就是百看不厌、代代相传的作品。最近央视影视台,又开始播出电影《安娜·卡列尼娜》,不过这次主演的是法国影星苏菲·玛索。八十年代初播映费雯丽主演的《安娜·卡列尼娜》时,我曾经为费雯丽的演技所倾倒,认为她的表演是无人替代而且不可超越的,但苏菲·玛索演绎出了安娜性格的另一层面,显示了对这出悲剧的独特理解,也从新颖的角度表现了名著人物的丰富性。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费雯丽有费雯丽的精致,苏菲·玛索有苏菲·玛索高贵,一代新演员,演出了一个新安娜。

安娜的悲剧是爱情的悲剧,爱情的悲剧常常是孤独的,只属于当事人自己。第一次看《安娜·卡列尼娜》时,正是盛夏黄昏,院子里几十号人,全挤在一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前,围观安娜的马车一次次从寒冷的大街上驶过。那是费雯丽第一次出现在四九年以后的大陆观众面前,她那燃烧的眼睛,华美的面容和下巴,小巧的颈项和乳房,无不预示着一种凄美的女性命运。

但是院子里的妇女众口一辞认为,安娜不该爱上纨绔公子渥伦斯基,卡列宁对她多好呀,如果我能嫁到个这么斯文、这么体面的丈夫,一生都知足了……等等。托翁是深谙女人内心的,对安娜的爱情追求寄予了深切同情,他当然不会想到,在他的作品问世一百多年后,还有那么多人,而且多半是女人,依旧不能理解他心爱的女主人公。

在物质匮乏、婚姻粗糙的底层妇女眼中,安娜的生活是令人艳羡的,鲜花貂皮,宝马香车,对于普通百姓真可谓可望而不可及;而上流社会的贵妇人们,则对她的美貌充满了妒意,嫉妒美貌给她带来的地位、财富和男人的关注。

那么安娜背叛卡列宁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呢?先来看看近代文学史上几个经典女性的命运。苔丝(《德伯家的苔丝》)与玛丝洛娃(《复活》)同为富家女佣,同样有过遭受富家少爷欺凌的经历,不同的是前者始终只是一个被污辱与被损害者,后者以巨大的勇气与毅力,承受住一个时代的道德重负,完成了心灵的超越;简·爱(《简·爱》)的地位也几乎等同于女佣,只有等到一场大火,把罗切斯特烧得赤贫,才终于有了平等的感觉;与安娜同为贵妇的娜拉(《玩偶之家》),不堪做一只玩偶而出走,至于出走后命运如何,则是评论家们乐此不疲的话题。

而安娜经受的却是另外一种痛苦,她不像苔丝、玛丝洛娃和简·爱,因为低下的社会地位而自卑,也不同于迷惘的娜拉,只是想着远离虚伪的丈夫和乏味的家。安娜是有追求的,她的痛苦是一种燃烧的痛苦,她深爱着风流倜傥的渥伦斯基,献身于他,梦想与他结合。可是她又是那么孤独,她的爱情既不见容于看重虚名的上流社会,也不为看重钱财的市民阶层所理解,无论是幸福与欢欣,还是伤痛与绝望,都只能自己一个人担着。

她像基督背负十字架一样,背负着自己美丽的爱情,孤单地一次次穿行于俄罗斯的寒风中,最后葬身于车轮,留给后人的只有感叹和唏嘘。渥伦斯基是否值得追求,当然是一个问题,可是爱情无疑是值得追求的,安娜向往的是后者,却不幸遇上了前者,这就是她生命的凄美。这种凄美是长久的,费雯丽演绎了其中的艳丽,苏菲·玛索表现了其中的决绝,不过这只是两位天才女星演技的不同,她们用不同的演技,演绎了一个同样的主题——爱情永远是孤独的。

                                            2005年4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