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叶之秋_段钱龙
叶之秋_段钱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852
  • 关注人气:6,9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文材料的运用

(2007-11-20 19:02:33)
标签:

随笔/感悟

原创

作文材料

运用技巧

分类: 三尺讲台一支粉笔写春秋
 

作文材料的运用

 

教学目标: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生活、观察材料

          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材料、思考人生

          学会有层次的运用材料

          学会运用材料的常见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从不同角度观察材料、思考人生

          运用多种技巧,有层次的安排材料

教学难点:写作技巧的落实

教学方法:分析法、质疑法、讨论法

一、导入

    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清朝的时候,有三个秀才进京赶考,路过一座名山,听说山上的老和尚修行很高,能够预知未来,于是前去询问前程。老和尚听了三人来意后,沉默不语,只伸出一根手指。三个秀才大惑不解。考试结束后,三个人都中了举人,于是四处宣扬这个老和尚是神僧,了不起。纪晓岚知道这件事后,哈哈大笑,说,这个老和尚没什么了不起的。……我看,只不过是个老滑头罢了。

    今天我们讲课的内容是作文材料的运用。为什么我讲这个故事?由于大家学习很紧张,不可能有很多的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或者看电视电影,了解时事新闻什么的。上节课我们讲作文的选材,我提出一个建议,希望大家多从课本出发,写些课本中常见的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但是,这些材料运用不好的话,就会成为人云亦云、拾人牙慧的没有创见的文字。要想运用好材料,首先是要能够从多角度去理解材料。那么怎么从多角度了解、分析材料呢?

二、看小黑板上三首有关项羽的诗歌。

    请同学就三首诗歌的主题略作分析,主题有何异同?

    虽然以上讲的是三首诗歌,但道理和讲作文相通。

    归纳一:抓住人物经历,把握人物身上具有的不同精神,多角度分析人物。

    又如我们高一第五单元出现了几个历史人物,我们都可以抓住人物不同侧面从不同角度运用同样的材料。

    训练:烛之武、勾践、赵太后、邹忌等等

三、看高考佳作,在不同话题中从不同角度运用相同材料。

    举李白为例

作文一: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作文二:04重庆,守护精神家园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作文三:(2006年江苏卷  话题 :人与路)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

    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