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四:话题 :顺境与逆境
李白一生坎坷,虽然也曾经有过“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万丈豪情,也曾经有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洒脱不羁,但是却也经历了被赐金还乡,不得重用的痛苦,经历了一腔热血投靠李粼,却被流放夜郎的冤屈,经历了漂泊江湖,竟贫病而终的凄凉晚景。但是也正是因为李白经历了如此奇幻的一生,才能够写下流传千古的动人诗篇。如果李白一生平顺,乃至出将入相,或许,这个世上只不过多了一位江郎才尽的平庸官员,而失去了一位头角峥嵘,飘逸脱俗的伟大诗人。
分析以上三篇文章各自不同的角度。思考,各自抓住了李白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1)、坦然面对困难挫折。
(2)、坚持原则、信仰
(3)、乐观、微笑的面对苦难的人生
(4)、李白经历的人生的顺境与逆境,共同成就了李白
训练,本次月考,高一话题为“对自己负责”,请用李白材料写一段话。
(出示小黑板,写出月考作文题)
四、分析学生写作片断优劣,指出于高考满分卷差距之处。
1、语言 不及满分卷优美、简练。融入诗句、化用诗境。(带过,下次讲)
2、层次 多停留在对材料的列举上,分析不够,层次不清晰
重点讲,如何有层次的运用材料。分析其中写作手法。
分析材料一,运用反问法,形成对比,突出中心。
材料二,运用对比,将世人眼光和李白行为形成对比,突出李白的伟大。
材料三,对比法、层递法。在诗化的描写李白的生平之后,将李白和屈原、陶潜对比,层层深入,深化主题。
材料四,运用假设法,假设事实,分析现状。
归纳二:选择材料、运用材料多运用各种技巧,剖事例、作假设、找因果。
可以自己和自己对比,可以和前后文材料对比。
五、那还可以怎么写?我们讲了一个片断地写法,那么整篇文章中又怎么运用材料?
看材料四:张扬与内敛
张扬自己的青春,人生才会灿烂多彩。然而过于张扬就成了张狂。张狂是幼稚的表现,它可能会让你跌入万丈深渊。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面对着刘邦别有用意的提问,韩信低头看着棋局,漫不经心地回答。在关键时刻,他不懂得内敛,依然口出狂言。殊不知他这句话更加坚定了刘邦要灭掉他的决心。张狂使他将自己推向死亡。我们要懂得在张扬中学会内敛。
内敛自己的个性,生活才会更安全。然而过于内敛就成了冷漠,成了懦弱。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志士感慨着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呢。他们渴望着识千里马的伯乐,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像吕尚碧溪垂钓,得遇重人的文王那般幸运呢?在期望与失望中等待,结果只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我们要学会在内敛中张扬自己。
以上文字在材料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辩证的分析问题、分析材料,
世人多称赞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换个角度想,正是因为这份张扬招来杀身之祸,而世人都说姜子牙得遇文王是千古幸事,其实不是姜子牙多方努力,文王也不会留意到他……
那么,整则材料呢?
辩证的分析观念,在对比中深入话题
张扬有不足处,内敛过分也不好。
归纳三:整体分析作文话题,分出层次,选择不同材料,层层推进。
六、训练
以此次月考作文为话题,运用以上所讲写作技巧,构思作文。
七、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