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产行业陷入捐款门 社会责任缺失遭拷问

(2008-05-28 21:18:39)
标签:

房产

地产行业陷入捐款门 社会责任缺失遭拷问

 

       2008-5-28  中国经济时报 

 

  ■实习生  王松才

 

  地产行业捐款排行倒数第二

 

  5月20日,中国房地产行业龙头老大万科集团宣布出资一亿元参与四川灾后重建工作,至此,深陷“捐款门”的万科老总王石在经历了近10天的舆论高压之下,终于选择了出手。

 

  5月21日晚间,王石正式道歉:“我现在认为,在当时这种情况下,我所说的那句话值得反思。”

 

  此前,因万科在地震后捐款200万元被网友质疑,更有网民表示:“万科在我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我发誓以后再也不买万科的股票和房子了。”

 

  据记者了解,除了万科,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捐款的房地产企业中,有不少因为捐款数额太少而被网民谩骂、讥讽,并被冠以“小气、自私”的名号。

 

  “万科补捐是因为受到了强大的舆论压力不得已而为之。”一位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

 

  “即便王石补捐,我也不再相信他了。”一位万科的客户对本报记者表示。

 

  不过,也有人对万科亡羊补牢的举措表示赞同:“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房地产高级经济师、业内评论人士章林晓5月24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为本次四川地震灾区捐款中,中国房地产企业的表现,可以说让地产界丢尽了脸面。”

 

  他说,据5月22日的《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截至5月19日中午,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一周后,房地产行业在汶川大地震中捐款总额约4.6亿元,在所有行业的现金捐款中,排行倒数第二(倒数第一是无偿进行了难以计数的药品支援的医药行业)。头戴“支柱产业”帽子的地产业,再一次被媒体和网络揭走了帽子,露出了“癞疮疤”。

 

  据悉,在万科之后,国内房地产企业掀起一阵灾后“补捐潮”,其中也不乏对自己在此次抗震救灾中的形象进行“补救”者。

 

  除了万科外,进行补捐的企业也不少。比如先捐了200万元,后又宣布再度定向为灾区的教育恢复项目捐款2000万元人民币的SOHO中国;先捐了500万元,后又追加捐款1亿港元的雅居乐;从300万元追加到1100万元的中海地产;先捐了300万元,再捐2000万元的碧桂园等。

 

  有业内人士指出,开发商长期以来轻视社会责任,这次灾后捐款原本出手“小气”,追加捐款其实是在“打补丁”,为的是挽回自己损失的社会形象。

 

  也有人士认为,开发商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尽力不小,追加捐款更凸显了其社会责任感;而有些房地产企业进行补捐的原因是他们第一次捐款时没有了解到本次四川大地震会有如此严重,并非“小气”。

 

  “尽管华远地产5月19日在乔迁之喜的忙碌中,不忘在网站首页贴出‘华远人心系灾区人民’的大幅头条;尽管抛出‘10元论’的王石现在开始表示反省,并为自己关于捐赠的不当言论再三道歉并采取补救措施;尽管碧桂园、合生珠江、大连万达等房地产企业捐款超过千万;尽管一些房地产企业开始追加捐款。”章林晓说,所有的这一切努力,已经很难挽回地产界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暴露在世人面前的形象了。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资料显示:2006年初,首届房地产慈善论坛组委会完成的《中国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现状调查》显示,调查中受访公众对房地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非常满意的几乎没有,只有8%比较满意。而从公众对各行业评价看,房地产行业位居末位。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5月23日在回答网友有关“捐款排序比较问题”时,曾反问:“爱心难道也有级别、等级吗?”

 

  章林晓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在电影《蜘蛛侠》中,有一句著名的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反映到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的道理。

 

  爱心难道没有级别、等级吗?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许多行为都可以量化;而从道德学来说,更存在着泾渭分明的荣与耻的区别。

 

  据《福布斯》一年一度公布的中国富豪榜显示,房地产是中国产生富豪最多的行业,最近连续几年,在中国排名前100位的富豪中,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富豪高达50%以上。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章林晓认为,虽然捐款不应强迫,也不应勒索,但是公道自在人心,对加多宝(王老吉)集团的1亿元捐款和小孩子零花钱的1元捐款,人们给出的是同样的掌声。现在超市中“王老吉”的销量更是明显上升。而一些房地产企业捐款的绝对数虽然不小,但由于其数额甚至不及他们出售的一套房子中卫生间的价格,自然令人不齿。有人要发起抵制某些房地产商开发的商品房自然有他们的理由。

 

  房企社会责任缺失

 

  “企业社会责任一般来讲分两个层次。最基本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法律责任,包括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不违背商业道德。较高的企业社会责任层次,是企业对慈善、社区、环境保护等公益事业的支持和捐助。”章林晓认为,中国许多房地产企业在过去连最基本的企业社会责任即企业的法律责任也没有真正尽到。

 

  章林晓向记者举例说,比如2004年12月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房地产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在纵论当前房地产“热点”问题时,就曾指出,目前在土地开发、房地产开发和房屋拆迁中间,包括城市规划建设中间,有大量腐败问题,有些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

 

  几年前,在自传《道路与梦想》的发布会上,王石也曾说,房地产行业暴利的现象是不能否认的。他还进一步认为,房地产暴利来自于土地寻租。

 

  章林晓指出,在许多房地产企业连法律责任也难以真正尽到的情况下,我们自然不能奢望他们对慈善事业这样较高层次的社会责任发自内心地尽心尽力了。在此次四川地震为灾区捐款中,一些房地产企业做得很不理想,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社会责任缺失源自其卖方市场地位

 

  “在此次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的活动中,虽然一些房地产商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让一些人大跌眼镜,但其实这也是在许多人意料之中的。”章林晓认为,房地产商社会责任的缺失其深层次的背景之一,是一直以来房地产市场属于卖方市场。

 

  章林晓指出,在房地产卖方市场条件下,开发商不怕没人买房,只怕拿不到土地,而房地产暴利来自于土地寻租,所以房地产商热衷与官员搞好关系,不在乎民众的感受,显然这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比如这次家乐福的表现,如果没有先前民众对家乐福的抵制,家乐福会不会成为四川汶川地震后第一个企业捐赠者,我们不难作出猜想。不过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现在去家乐福购物的人比五一期间多多了。

 

  当房地产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开发商即使拿到土地,也不见得一定会卖得出房子时,房地产商敢不重视民众的感受和意愿的表达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房地产买方市场日益成为现实的条件下,面对强大的民意表达和舆论监督,房地产商社会责任的缺失不会再持续太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