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足球的惨败,是对中国人自信心的致命打击

(2007-07-19 11:28:28)
标签:

体育

足球

中国队

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感悟随笔

职场

分类: 杂谈
中国足球的惨败,是对中国人自信心的致命打击 
中国足球的惨败,是对中国人自信心的致命打击
  昨晚的足球我没有去看,知道那些所谓的国足们的表演不会有太好的表现。今天早晨才在广播里听到了这样的消息。
  按照常理,胜败乃兵家常事。输球本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中国队不是经常在输吗?但是这一回就不一样了。不一样在和以往不同的国际社会背景上,不一样在北京申办奥运会导致的全民日益高涨的民族热情下。无疑,国民难能可贵的民族自信心受到了狠狠的打击。可怕的是,被打击的群体集中在了有热情的年轻人层面上。要知道他们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
  我并不是球迷,如果从足球的技术和战术角度品评足球,我是没有话说的。多少年来,我关注并钟爱足球,完全是因为我把爱国主义的情怀和国人起码的扬眉吐气的自信心寄托在这个小小的足球上。毕竟我们现在没有涉及到战争,假如有激烈的战争对抗的话,足球的输赢肯定对和我有一样想法的人的心理影响微不足道!我们毕竟顶着昔日“东亚病夫”帽子的时间太长了。
  东亚的国家很多,他们也不是常胜将军,但是他们没有被视为病夫,我们为什么被当成了病夫?我们是不是考虑清楚这个问题了?
  我觉得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是破解这个问题的突破口。包括这次输球在内的历次输球历史,总能折射出这样一个顽固而沉重的问题。实际上,这样一个问题的存在,决不仅仅反映在足球上,足球不过是一个可寄托强国希望的平台,是一个可让人们渲染对这个问题不满和看法的中介!由此上朔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所有的丧权辱国事件都是因为国民缺少凝聚力、缺失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怀,因而导致了日益加剧并无法逆转的不幸。
  话说到此处,面对普天之下芸芸众生都差不多的表现,我不禁想问一下我自己:你说谁没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标准是什么?
  我不是足球流氓,完全没有可能变成足球流氓的!因为我们的愤怒和足球流氓的情绪完全是两回事!
精彩文章推荐:对中国足球懒得生气

  中国男足0比3溃败后,一条手机短信开始流行,内容是:“朋友啊,朋友,你可想生气啊?如果你是真的,真的想生气,看看足球吧,足球吧!”
    看者多一笑—— 不是对中国足球怒极反笑,而是觉得短信写手比中国足球有趣多了—— 然后转发,或许还有一句嘀咕:还有多少人为中国足球生气?
    当然,中国足球曾经让中国人很生气,但生气归生气,中国足球仍然没有从良的迹象,而是酝酿着下一次让国人更生气。
    《天下无贼》里有句著名台词:“黎叔生气了,后果很严重。”潜台词是,惹小老百姓生气无所谓,但别惹领导生气。这也是中国足球作为行政足球的奥妙之处:只要主管领导不生气,球迷、舆论什么的,哪怕气死了,能奈我何?
    科学实验证实,相同的情绪,重复得多了,而没有任何效果,也就麻木了,也就不以为然了,也就不再有悲剧的感受了。遥想当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诸侯被当猴耍,当然很生气,一次次生气,没有被气死,也就不气了,索性不来了,任大王与美女自娱自乐吧,任你狼烟遍天。
    现在中国足球也大抵如此。这些年来,在给国人带来悲剧感受方面,中国足球立下了汗马功劳。国人的心被伤透了,于是内心存放中国足球的那一块,原来充满柔情的泪水,现在硬邦邦了。纵使谢亚龙主席18日晚在中国队一败涂地后悲壮吟诗,显露痛心疾首状,似乎也难寻共鸣。偶有同情者,也只是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在屡犯同样错误方面,中国足球甚至比不上一个3岁小儿。孩子还会在错误中学会正确的方法,中国足球一群大汉,重蹈前辈覆辙,再犯低级错误,简直可以入吉尼斯大全了。
    此次中国足球队遭淘汰之后,照例又有人谩骂、有人道歉、有人下课,还有人打圆场:“失败是成功之母”。事实上,现在已有智者对这句名言提出质疑,认为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检讨是成功之母”。因为如果不检讨,失败永远是失败,而不会变成成功。
    但智者的话并不一定适用于中国足球。中国足球或许缺这个缺那个,但从来不缺失败,就像不缺钱一样。同样,中国足球也从来不缺检讨,就像不缺丑闻一样。
    连置身其中的中国足球都对失败、检讨麻木了,旁人对中国足球的失败与检讨怎么会不麻木呢?何况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文化生活多样了,“生气伤肝”等传统保健养生观念流行,还有多少人为不争气的中国足球生气呢?
    当然,还是有痴心的球迷很生气、很伤心。但是,如果这种生气与伤心仍然没有任何作用的时候,痴心的球迷也会越来越少。
    中国足球现在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如何在国人的价值体系中重新占有一席之地,也就是说,中国足球接下来的目标,不是如何成为亚洲杯四强,而是如何重新唤起中国人对中国足球曾有的充沛情感——哪怕真的生生气也好。    新华社记者 肖春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